完善自我的过程:觉察、接纳、改进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部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著称,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
反省不是批评和批判自己,自我贬低,自我攻击,自我挑错,然后说下次一定改。这个世界已经有很多人批评自己了,我们就不要自己批评自己了。批判自己只会导致更多的挫败感,悲观,不如人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一点点积累,会把努力的过程变成痛苦的坚持。
以一位妈妈分享控制自己陪写作业的大概经历为例:
真正的自我反省应该首先是觉察,就是意识到或者看见这个问题了。这位妈妈正在辅导女儿写作业,这么简单怎么就不会呢?教到中途,这位妈妈意识到自己已然生气。这就是自我意识,此时我很生气,我可能要发火了。
然后就是接纳,问题或困难已经存在了,怎么办?不带情绪地客观地接纳它。这位妈妈意识到自己很生气了,不是责怪自己说我不应该生气,不可以发火,因为此时本身情绪已经存在,如果还告诉自己说不可以生气,于事无补。接纳它,接纳不太美好的自己,接纳愤怒情绪的到来,允许自己可以生气。
最后不断尝试改进和学习。最后这位妈妈告诉女儿说,妈妈现在有点情绪,妈妈需要自己走开冷静一会儿,但这跟你无关,是妈妈的问题,我会解决的。
所以这次没做好”不等于“我太糟糕了”。自我反省是“下次陪女儿写作业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控制不好,有哪些方法去处理这个情绪” 。自我批判即“情绪这么不稳定,我真是位糟糕的妈妈。孩子他爸也不管管各种抱怨”
同一个事实,“自省”是对自己更加宽容和接纳真相,客观纠错,积极肯定和精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