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便是那个时代的时尚风向标。他们蔑视礼法,个性张扬,风流倜傥,恣意张扬;他们寄情山水,谈玄论道,恃才放狂,傲视古今。而就魏晋名士中的某一个人来说,他的个性又有所侧重,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01 清谈玄理
东汉末期,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士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高言放论、臧否人物、评论时事的风气,称为清议。
魏晋时期,承袭了这一风气,称为清谈。因为王朝更替,朝臣争权,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虚伪、狡诈、猜忌和凶杀等不堪行径,许多人不愿涉足政治,也不敢评议时政。
于是,既要全身远祸,又要填补生活上的空虚,缓解精神上的痛苦,不谈政治而专言玄理的清谈成为理想选择。清谈的内容以《老子》、《周易》、《庄子》三部著作最受推崇,合称“三玄”,谈的主要内容是知足逍遥、自然无为一类的抽象哲理,因此清谈也叫玄谈。
清谈是魏晋士大夫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好似谈玄才有资格发放名士这张入场券。清谈也就成了展示智慧和才能的重要场合,更是一举成名的捷径,东晋很多人就是通过清谈成名,从而得到重用。
名士何晏、王弼是开启魏晋清谈之风的重要人物,他们主张“无”是万物的本体,这明显是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同时又糅杂了儒家经义,在当时广受欢迎,世称“正始之音”。
再如竹林七贤,阮籍通老达庄,始终坚持老庄之学;山涛好老庄,却又杂以儒术;嵇康酷爱养生……七贤的思想主张有所不同,但又都因生活上不拘礼法,喜好喝酒纵歌而走在一起,开启了“竹林风气”。
东晋时最大的两大姓王、谢,代表人物王导、谢安,也注重清谈,更有康僧渊等名僧加入清谈大部队,在玄学中又加入了佛理,推动了佛家思想的传播。
在中国哲学史中,魏晋玄学是魏晋最重要的文化成果,是两汉哲学的一次革命,推动中华民族抽象思维空前发展。
玄学是中国哲学自己本体论的一个学术高潮,从宇宙的基质到人生哲理,玄学家们以易、老、庄为思想起点,发展出了各自精妙绝伦的形而上学体系。
02 品评人物
同清谈玄学一样,品评人物是在魏晋名士中流行的另一种风尚,从一个人的品行、才能,到容止、风度等各个方面,逐一品评。这在《世说新语》中,是着力表现的一项重要内容。
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来源于东汉察举制度中的乡党评议。而人物品评失去了往日的仕途意义,就成为对理想人格的探寻和追求。品评内容不再局限于对道德或才能的单一考察,而成为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方面的全面品鉴。
此时的人物品评虽然不起直接的政治功利作用,但它仍然可以影响并决定人的名誉、地位和声望。
03 服药
魏晋名士在生活方式上,也展现出了一代士人独特的风貌。魏晋名士服药成风,这药就是五石散。
所谓五石散,是指由五种矿物调制而成的药物,主要有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再辅以他料略加增减,具体配方在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
其实,五石散就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力发作,产生巨大内热,需要将药中的毒力和热力散发掉。散热的方式有吃冷饭,还把头发散开,看起来确有一种洒脱出尘的仙气,但其实是为了散热。还要外出步行运动及喝热酒好酒,这也是魏晋士人大多饮酒成癖的原因所在。
魏晋时期名士也追求翩翩美少年,而五石散恰好被认为有美容的功效,服用后皮肤会变得温润白净,名士们为了美颜,纷纷选择五石散。
当时的人还认为服五石散会有增强体力的功效,还可以长生。嵇康就写了《养生论》,提到以铁屑作药引,服石之后要“行散”,并论证了人活到一千岁的可能性。
04 喝酒
喝酒是表现豪迈阔达的一种形式,这正是名士风度所必备的。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政权更替极为频繁,酒精可以用来麻痹自己,也可以用来表现自己在政治上的超脱,比如阮籍终日饮酒,从不问世事,最后得以善终。
名士王忱说过“三日不饮酒,觉神形不复相亲”,就说三天不喝酒整个人都跟丢了魂儿一样,神形相亲、物我两忘,是名士在豪迈风度和政治超脱之外,追求的另一种境界,而酒精的酣醉正好可以让名士们达到这种境界,以求得高远志向。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壶不离身,每次出行之前让下人带着一把小铲子,告诉大家“死便埋我”。他老婆逼他在庙里对着神佛发誓戒酒,刘伶表面上答应,进了庙却小声对神像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妇人之言,不可慎听。这酒,还是照喝不误。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更是有趣,他听说步兵校尉官署里贮藏了许多美酒,就去求官,拼了命想当步兵校尉。
当然了,也并非所有名士都嗜酒如命,王导就喜欢劝人少喝酒,还曾帮助晋元帝戒酒成功。
魏晋名士们之所以行为怪诞,疯疯癫癫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五石散和喝酒的缘故,服用五石散后会产生强烈的幻觉,醉酒后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魏晋名士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文人相比,既没有春秋战国的治理之道,也没有宋明理学的天理良知,实用的东西不多,但艺术和哲学的硕果颇丰。
魏晋在历史长河中,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一道流星,美丽而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