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作者在集中营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心里与妻子默默交谈,强烈感觉到她的存在,陪伴在身旁,甚至有伸手触摸她或抓住她的冲动,她就在身边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在集中营里,不光对娱乐节目要给予奖励,对鼓掌也有奖励。让“残忍的囚头儿”对你印象好是大有用处的,所以作者拼命给他鼓掌。对一个外人来说,发现在集中营里居然还有类似艺术的东西存在,一定会令他惊诧不已,但当他听到你还能从中找到幽默感时更会目瞪口呆。
️金句摘录:
(1)与绝望的生存作垂死挣扎,意识到精神已穿透围绕沮丧情绪,超越了绝望的、无意义的世界。
(2)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幽默比人性中的任何成分更能够使人漠视困苦,从任何境遇中超脱出来,哪怕只是几秒钟。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3)对最微不足道的仁慈也心存感激。
️感悟反思:
坦白说,我不能从这本书到目前强烈感受到集中营的恐怖残酷变态氛围,是因为作者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描写集中营的生活,他不是祥林嫂一样一遍一遍形容自己过的多苦多惨多绝望,更多的是描述“苦中作乐”, 他每次都能从极端恶劣情况里发现积极的一面,他更侧重这一部分的描述,所以,从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感觉,比起上本书并不深刻,到现在渐渐读懂作者,理解作者,理解经历。他真的非常了不起。
今天的内容让我想到了我女儿的生病经历,之前在医院里我们是有病友群的,甚至还有几个病友妈妈我们关系非常好,我们经常期盼孩子们好了我们聚会的场景。我们常说要把孩子这段生病的经历彻底忘记,抹去,不想再回忆这段痛苦的经历,相信孩子们和我们都能坚强的度过去,风雨之后一定可以见到彩虹(孩子们都是得了癌症)。后来,随着我“放弃”孩子的化疗治疗,退出了病友群。后来我的孩子去世了,我没有告诉这几个妈妈,连那个微信,我都很少登入了。偶尔看到朋友圈,有一个病友妈妈还会发一些孩子的情况,直到孩子又复发了,又结疗了,现在也已经上小学了,我的心也跟着揪心,跟着放心。内心祝福,各自安好。
那段孩子住院的日子,杭州省儿保滨江医院的10楼,简直是人间地狱,不比集中营要忍受的精神折磨差,一个一个因为化疗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小光头,露出了绝望又充满希望的眼神。孩子鬼哭狼嚎的嘶吼,甚至常常这个孩子那个孩子不行了,亲眼目睹孩子被拖走了,父母更是遭受非人的折磨……但是,我想起了那段黑暗日子里的一束光,我们等孩子们睡着以后,围坐在一起聊天,分发零食水果吃,甚至一起做运动,大家经常传出欢声笑语,也是苦难生活中的希望吧。
如果我女儿去世一年多了,想起那段日子还是会有点触目惊心,但是那些温暖的回忆也留在心里,后来中医学佛的师兄说,其实收治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孩子没救了,但是为什么还让我们去治疗,是因为一方面不想让孩子再受化疗折磨,给她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主要还是为了救我,当然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不管是和女儿的缘分,还是因此结缘学佛,都是为了拯救我自己。
我和老公想以后赚钱了要建立一个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救助生癌症的孩子,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拯救父母的精神世界。我看到很多新闻,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希望,孩子走了,父母也承受不了自s了,因为孩子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很多父母,哪怕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寄托太多希望在孩子身上,把孩子逼死了,所以希望有这样一个组织,可以把父母的精神世界拯救过来,让他们知道,和孩子只是今生的一场缘分,最终孩子要还给孩子自己的人生,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不是为了孩子而活,是为了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