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分享一则短故事:
一位年轻的妈妈问: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智者:您复印过文件吗?
年轻的妈妈:复印过。
智者: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复印件还是改原件?
年轻的妈妈:改原件。
智者:应该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教育不是简单的复印,家庭也不仅仅是复印机,孩子更加不是复印件。教育是超越的“复印”,家庭是能够创新的“复印机”。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父母、家庭、孩子,是互动的,共同提高,共同完善的过程。
国学神童赖思佳,就是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母,不仅是学习能力,即使是外貌、声音,也有全面的超越。
可惜的是,许多父母不懂这些基本的原理,甚至连简单的复印也做不到,自己不行,孩子经过家庭的加工,变得更加不行。
教育之乱,不知害了多少孩子。通过圣贤的经典,不断地抛光打磨让家庭这台“复印机”,具有自动修正功能,这就是经典教育的重要意义。
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原因
学生不完成作业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不愿做、不会做、忘记了做。“不愿做”是态度问题,是情感因素;“不会做”是能力问题,是智力因素;“忘记了做”是因为贪玩,是习惯问题。
对于“不愿做”者怎么办?
对“不愿做”者,老师还要进一步了解根源,是不喜欢这门课,还是不喜欢这个老师,或是不喜欢作业类型、题型。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提高和激发此类学生的学习、作业兴趣。
对于“不会做”者怎么办?
对“不会做”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层、分类布置作业,特别是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老师千万不要增加作业的难度,不要搞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对老师也有一定的考验,必定全班有几十位学生,因此,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勿急于求成。
对于“忘记做”者怎么办?
对那些偶尔忘记做作业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在日后多提醒就行了,如果他们能够按时把作业补起来,老师和父母不必求全责备。
坚持换位思考,坚持家校联系,持之以恒地培养好习惯。我们老师家长也都当过学生,凭心而论,我们读书时谁没有讨厌过做作业呢?“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老师父母要善于经常利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要坚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少向家长告状,多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鼓励。
父母的要求孩子能承受么?
事实上,连成人都很难遵守所有的规则,但为什么每一位父母都要为孩子制订那么多无法承受的规则,还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这些所谓的“规则”呢?
正因为这样,听话的孩子有可能更危险。过于听话的孩子会认为只有顺从父母的意愿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因此不管自己的意愿如何,都会盲目地抑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长期下来,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不仅如此,当孩子们进入社会后,这些问题会更加明显。首先,过于听话的孩子已经习惯于顺从父母和别人的意愿,因此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且缺乏对某种事情的判断力和解决能力。
另外,他们特别害怕失败和错误,因此经常出现消极的倾向。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些孩子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能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对自己丧失信心,一直在某种失落感中徘徊。
如果你经常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自卑感。父母絮絮叨叨地数落孩子,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心灵会受到创伤。
兴趣对孩子的学习真的那么重要?
兴趣也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代表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没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
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小学生更为重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由外而内的学习兴趣转换
刚入学的孩子只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正确教育的引导,孩子开始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发生兴趣。约从三年级起,孩子更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作业。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初是没有学科差异的,在教育的影响下,才逐渐对不同的学科产生不同的兴趣。
我们常听孩子说,我喜欢哪科,这主要取决于孩子的这科成绩好。学龄初期的孩子的学科兴趣是不稳定的,孩子喜欢成绩好的学科,心情愉快,成绩不好就有痛苦情感。因此,小学阶段的家长应注意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孩子为什么厌倦学习
学龄前家长放纵孩子,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上学后,家长一反常态,整天督促加压,另一方面,学龄前就给孩子超负荷的学习任务,让孩子的自由玩耍受到大大限制。想想看,孩子还会有学习热情吗?“学习”从家长的嘴里说出来,在孩子心里变成了巨大的包袱,学习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于是,孩子开始厌学,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敷衍了事。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为孩子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恢复、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开拓孩子的视野,释放孩子的情绪。多去外面走一走,增加户外活动等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鼓励表扬。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目标倾斜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努力工作或学习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这就是“目标倾斜法”。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两种“目标倾斜法”,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乐桃桃有话说:小学生的心理很特殊,应该说是叛逆心理形成的一个交界点,家长应该十分注意,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应该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多正面引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尽可能不要正面批评,多引导启发。像不写作业、不听话等都是叛逆心理形成的前兆,希望重视!建议看一下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文章: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