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凡事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做。”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您‘听到了就做吗’,您说‘有父亲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冉有)也问您‘听到就做吗’,您说‘听到了就做’。我糊涂了,我大胆问问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大胆做;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让他退一退。”
收获:
孔子将传道授业作为人生使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诲人不倦”,他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他的使命感。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个性化教导方案。
工作中,领导者扮演的也是教育者角色。不了解下属,搞一刀切,当老好人,都是行不通的。
如何发挥下属长处,如何提升下属短板,何时激励,何时批评,直接指导还是启发思考,推一把还是拉一把,这些都需要下“诗外功夫”。
再次引用这句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与大家共勉: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去死呢?”
收获:
孔子担忧颜渊性命安全,颜渊报之以“生死相随”。
患难见真情。师生情深至此,不是父子胜似父子,让人动容。
可惜颜渊最终仍在30出头的大好年华撒手离世,徒留白发苍苍的孔子痛泣失声,悲天呛地:“天丧予!天丧予!”这悲声响彻千年岁月,天地为之动容,世人随之哀恸。
真是:求道问礼抛性命,高山流水遇知音。
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