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点时间听听讲座,将手机当做一个方便有力的学习工具,为孩子做榜样,汲取有用的思想,提升家教水平,美事一桩!
在此,我特别感谢糊涂群主的精彩讲座信息分享,感谢张文质教授的公益讲座,感谢明霞教师成长联盟和相关平台的支持。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活着就是幸福”“保卫童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些是张文质教授的书名,也是他的家教金句。
作为研究家庭教育几十年的专家,他的一些理念、感悟非常准确,对我们有启发。在整个讲座中,他更多是从谈人生、谈命运、谈家庭、谈成长、谈童年的角度,启发听众学会综合处理解决亲子问题。同时,他在试图引领大家从根本、从深处、从源头去探讨亲子问题生发的原因,并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
鉴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很多城市的很多人不得不开启“居家生活”模式。对生命成长发育的疏于了解,对生命危机的恐慌,对工作和收入的焦虑,特殊状态下,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如何应对?
足不出户,对青少年有影响。在一定的年龄,学生们的热情、好奇心等,需要打开和释放,需要走到户外去。如何在封闭的、熟悉的、单调的家居环境中,和谐妥当地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家是心灵的港湾,也是带来烦恼、不自由和不舒适之处。
我忽然想起,在2020年初的全民居家管控的那段日子,每天我们和孩子用美食、诗词背诵、阅读,做美术手工等,来打发日子,倒也有趣!张文质教授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过正常的生活,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二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上好每一天的网课。三是听网课时,不妨穿校服,如同在班中上课那样认真对待。而父母不妨陪着孩子一起上网课。
有规律的生活,甚至比信仰还重要。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源头。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在父亲身上。最大的力量,来自于爱。不要让家庭教育责任旁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仅给他物欲的满足,不仅有奶和蜜,更多要有盐。家庭不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是品格养成的地方。对于多孩的家庭,对爱和陪伴的平衡,父母对不同孩子有所侧重。(这些是我在听课中收获的新鲜理念,真是不错!)
此外,张教授提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5大责任:家庭主心骨;保护家庭,(父亲提供外在安全感,母亲给孩子的是内在安全感);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承担者;孩子的精神导师;孩子人生的榜样。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对孩子的爱,更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显示出母爱的美好和诗意;父亲对孩子的爱,更多是以理性的形式显示父爱的理性、规则,显示着“远方”的涵义。认清父母各自扮演的角色,确保人在,心在哦!
如何使用手机?父母不妨做个榜样,不玩游戏,不刷抖音,不沉迷于网购……那通过手机,干什么呢?将手机当工具,通过手机交流、搞定生意和工作,借助手机让自己学习成长,产生美好的变化,给孩子做个示范来,不好吗?
养育孩子不简单,不仅有吃喝拉撒睡,还有很多深层的、重要的、隐蔽的教导。家长们,咱们也在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变化,而坚持提升自己为人父母的智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