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与林徽因,民国十大才女的相同与不同
2天读了2本《林徽因传》和《陆小曼传》
慨叹这2位民国才女,家境类似,才貌类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
林徽因是林家长女,父亲林长民从政,母亲是商人家的女儿,是继室,是填房。她曾与徐志摩在康桥相恋,后因介意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即便离婚,她也是填房,后而取舍,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婚,并一起出国留学学习建筑学,后学成回国完婚,二人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执教,后生一儿一女。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带着病体,代表清华大学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感情生活上,林徽因与徐志摩曾经相恋,与梁思成结婚,哲学家金岳霖为林徽因一生未娶,林徽因的情感经历也当得起她的才女名号,为多名才子爱慕。林徽因53岁卒
陆小曼是独生女,父亲经商家境颇丰,母亲是大家闺秀。她懂英法两国语言,曾于外交部任职,喜欢社交,喜欢绘画,是北平和上海著名的名媛。父母指定前途大好的国民党军官王庚与女儿联姻,王庚军人作风,虽疼惜陆小曼,但无法常陪伴她出入社交场所。陆小曼后与徐志摩相恋,与王庚离婚与徐志摩结婚。婚后徐志摩发现她不是他想象中的新时代女性,她奢靡浮夸花费巨大,流连舞场;他原本希望她成为画家或者作家,因为她有那个实力。虽如此徐志摩仍爱陆小曼,奔波多地大学教课赚家用,供陆小曼挥霍。后陆小曼身边多了票友洋场浪子翁瑞午在身边陪伴,他对她体贴备至,后又一起吸鸦片,形影不离但陆小曼只觉是友情。徐志摩后回北平,与陆小曼两地分居,摩擦日盛,在一次争吵后,徐志摩坠机身亡。徐志摩的离世,让陆小曼从此告别社交,专心画作,终成一代作家,成了他希望成为的样子。因无子,翁瑞午死后,她晚景凄凉,后事无托,陆小曼62岁卒,徐志摩死后一直从事徐志摩诗集的编撰和出版
人物关系:
林长民与徐志摩是忘年交
梁启超与徐志摩是师生
徐志摩曾追求林长民之女,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婚
陆小曼的才华:戏剧、绘画
林徽因的才华:诗歌、建筑学家
一、性格三观
二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这是相同点(陆小曼受不了王庚这样军人的作风,忙于工作不体贴不浪漫;林徽因受不了填房这个称谓的压力因母亲是填房)
林徽因冷静理性,陆小曼热情感情;林徽因坚韧有责任感,陆小曼洒脱不羁不受约束;这是不同点
(林徽因没有因为感性上喜欢徐志摩的浪漫而最终选择他,而是冷静的分析和听取家人的建议;在抗战期间流离失所多次搬迁,肺病还操持家务,抗战胜利后拖着病体组织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为坚韧)
(陆小曼不会因父母、丈夫王庚和徐志摩的想法,就失去自我,包括外界社会对她的声讨和质疑,也无法左右她,她想离婚就离婚、想结婚就结婚、想社交就社交,谁也无法约束她)
林徽因虽也喜欢社交,但她有追求爱读书能独处
陆小曼纯粹拿社交当成了事业,她需要外界的追捧,需要像公主一样生活,总是在向外找、需要外界的肯定她才能开心,甚至为了这个不区分什么样的朋友该交
这样的不同,对于命运的走向有何影响呢
林徽因理性的选择了人生伴侣梁思成,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筑学,一同留学一同工作,志趣相投,一生相随,伉俪情深
陆小曼的名媛作风,其实是适合做官太太的,物质丰富、行为上也不受约束,哪里是徐志摩这样的诗人可以供奉的起的,一掷千金的陆小曼,2个都想要,物质也要,浪漫也要,有点贪心了,最后什么都没得到——靠男人的钱不能经济独立,徐志摩没了、翁瑞午没了,陆小曼虽后来成为画家,但晚景凄凉
其实,陆小曼和徐志摩曾经有一次机缘,如果他们能出国留学,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只要陆小曼离开社交场合,专心研习画作,凭她的才能成为画家,更早的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她就不会荒废在物质的漩涡中,可惜他们没去成
生存、生活、生命
都说人生目标的这3个层次的匹配决定着能否长久的维持友情和爱情
王庚追求的是生存(升职加薪、物质优渥)
陆小曼追求的是生活(社交、物质生活)
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追求的是生命的价值(自我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价值)
其实陆小曼如果能经过游学的历练,打开眼界,确认人生价值的目标-绘画,就会提升到徐志摩的生命价值的层次,二人也会如林徽因和梁思成一样伉俪情深,只可惜当事人都没有这份觉知
那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性格上巨大的差异呢
除了天生,和原生家庭有没有关系呢
二、父母教育
林徽因父亲从政,陆小曼父亲经商
林长民自林徽因十几岁带她出国游学,开拓了她的眼界,让她不再执着于小情小爱,而是奠定了一生的理想,建筑学;同时梁启超也是他的同仁梁思成的脾气秉性他是喜欢的,让2个孩子从小就接触,后来一起留学培养感情,经历风雨,也让双方的感情更加踏实笃定,不像踩在棉花里的虚飘易倒
陆小曼是独女,父母只培养了技能,没有培养她坚韧的品格,只注重物质,没有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陆小曼虽也有绘画才能,在格局上却局限在了自我享乐上,与林徽因确实不在一个层次
对于父母选定的人选王庚,二人没有感情基础就结婚了,陆小曼又被骄纵惯了,夜夜笙歌,未旅行妻子的责任反而嫌弃王庚不能每日陪她社交无趣,非要与王庚离婚,父母的话也不听
——自小骄纵让孩子陷在物质和社交场,没有注重精神的培养,没有帮助孩子设立人生目标,没有让女婿与女儿提前接触,形成感情基础,这是陆小曼父母最大的过失。从这一点上,林徽因的父亲确实更胜一筹
三、夫妻关系
1、陆小曼与王庚属于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共同的求学经历,三观不同,难以相融;与徐志摩又因为人生目标的不同而产生摩擦和痛苦
林徽因与梁思成,父母故交,一同留学,有共同的建筑学的兴趣和志向,共同经历了梁思成丧母、林徽因丧父等事故,感情更加深厚笃定
2、陆小曼是依靠丈夫的,虽然自己有一身才华,却从未想过自立自强;林徽因与梁思成却是势均力敌的,留学期间,林徽因虽因性别原因无法注册建筑系,但作为旁听生的论文和成绩数一数二,创意也很多;后来二人工作时,是梁思成非常得力的助手,有时甚至梁思成是副理事,林徽因是理事
四、个人
1、陆小曼虽懂外语,绘画,却在徐志摩死前没有使之成为事业;而林有自己的建筑事业和文学修养
2、陆小曼重视物质世界,社交是为了炫耀为了虚荣;林徽因重视精神世界,喜欢阅读,社交是为乐探讨问题
3、陆小曼依靠男人,林徽因精神和经济独立
4、陆小曼感性,为爱情而活;林徽因理性,有自己一生挚爱的事业,没有把眼光局限在小情小爱上
——这便是两个才女的一生,两个才女的同与不同
讲了这么多,不是为了感慨她们的身世,而是为乐借鉴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子女或自我教育上,都可以有所延续和拓展:
1、教育要重精神轻物质,陆小曼是富养女孩最大的反面教材,富养不是物质丰富,而是精神丰富,会衡量,懂取舍
2、教育要打开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确立志向,不沉迷于小情小爱中,视野打开了,见过更大的世界,会让孩子不容易在情爱之事上走极端、走弯路
3、女孩子要经济独立,无论是不是事业,但要有一份工作,能和兴趣爱好结合最好
4、要注意孩子的交友,不能因为长大成人了,就一切放手,教育是整个过程中的旁观。就像领导如何授权给下属?不是全然不管,是从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到只盯关键节点,通过事上不断历练,慢慢放手的过程,大道相通
5、在择偶上,如果是父母的友人、同事,知根知底的孩子,可以从小培养感情和三观,共同经历事情,感情更容易笃定;如果不是父母圈层的孩子,也要告诉孩子怎样择偶,与孩子沟通商讨什么样的人适合她,什么样的人即便吸引也不适合在一起,为什么——中国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告诉这样,也不盯过程,孩子全凭生活经验或对方是否对自己好,来决定配偶,带回家给父母看时,父母一棒子打死,坚决反对,很多家庭因此闹出了很多的矛盾,有的孩子不听从父母结婚后离婚、不幸福的比比皆是
父母的人生经验,并未传承给孩子
而是直接否定结果,这样的做法孩子确不好接受
孩子也没有独立的思想,去判断和观察这个人是否适合自己,等于从零开始去择偶
就不如林长民、梁启超这样的家长,把人生经验传承给孩子,对有意向的择偶人选从小观察,让二人多接触培养感情,家长也能放心
陆小曼的父母,虽然人生经验丰富,陆小曼的性格也确实适合官太太,但错在一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二是没有讲清楚其中关节,孩子又太任性从小溺爱
总之,教育不止是技能和知识的培养,还是人品、性格、三观等软件的塑造——教育何其难,何其需要花费时间,希望二胎三胎的父母,不要因为时间不够,就对孩子的教育草草了事,完全的放养,也是不负责任的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
感谢热爱学习的您读到了最后
欢迎分享,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