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魏智渊)
一、 如何处理儿童阅读和语文教学间的冲突?
儿童阅读与语文教学(考试)的冲突是无法解决的。这其实是机械教学和意义教学的冲突。而意义学习只能是个体选择的,应试教育使语文老师不会教阅读,也没有时间教阅读。
二、 什么叫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是无目的性的阅读。包括儿童流行作品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未必想读)。儿童阅读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启迪儿童生命成长发展,教会学生如何生活,让学生虽然是平凡的人,但是对伟大有向往。在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他将来会是平凡的的人,但不是平庸的人。
而语文教材的价值是:有意识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其中读写能力是核心能力。
三、人的阅读能力从哪里来?
阅读能力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1.整体意义的领会。2.重点段落的解读。
1.无意识的理解能力。就是无需思考,不消耗判断和注意力,能流利的阅读,读懂表面意思。无意识的理解能力越强,就能使有意识地理解更高效。
2.有意识地理解能力。指聚焦在一个点上,理解清楚,而这是以无意识地理解能力为前提的。
无意识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自动化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的思考能力就越精细。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有意识地理解能力。儿童阅读真正意义之所在是:提高学生无意识的理解能力,现在的语文教学牺牲了学生的感知能力,牺牲了学生无意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无意识的阅读能力需要海量阅读:
学前低段:朗读、识字、在语音和字义中建立关联。
中段:大量的阅读刺激。
语文教学中没有海量阅读,没有无意识阅读,可是没有无意识阅读,表面意思都看不懂,或者看得慢,就直接开始有意识地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既没有读写能力,也没有完整的人格。
四、儿童阅读如何落实?
儿童阅读与应试教育有很明显的冲突,而且老师们也不愿意落实,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阅读需要量,需要成长周期,成绩到两三年后才呈现。
儿童阅读与教材学习的逻辑也不一样,教材学习是反人性的,而儿童阅读时符合人性的。可是近几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逐年减少。
怎么办?家庭是阅读的主力军,家庭教育补学校教育之不足,家长不要太相信学校。
儿童学习怎么做人,还是要阅读来承担。
儿童阅读,本质是教儿童怎么样生活,促进儿童阅读自动化。学语文,不一定要学语文书,不要太在乎小学语文成绩。阅读和语文成绩没有必要的联系。阅读的输入量才是小学阅读的王道,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自动化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教给学生如何生活,抓阅读是长期主义。
而初中阶段,已经过了语言的敏感期,已经过了大量读书的时期,因为没有时间。因此,此时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引导者,让学生开始1.经典阅读,深度塑造2.传记作品的阅读,自我镜像3.青春文学阅读。
关于阅读评价,儿童阅读不需要外部评价,儿童阅读的评价是内在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数量。
五、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是让学生感受阅读价值的过程。儿童阅读的回报是什么?是与生活有了关联。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价值。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学生的阅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