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日即11月24日有幸参加了观澜街道文体办事处举办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新作发布会,得以面对面聆听梁晓声老师谈新作创造感悟以及人生的感悟。
两本新书分别是长篇小说《父父子子》,以及是散文集《不装深刻》。一开始梁晓声老师说的是《不装深刻》,这是梁晓声老师在新冠疫情期间写的文章集,他趁着疫情期间把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重新看了一遍,然后再与读者分析一一对这些名著的阅读感悟或说是作品分析。
至于为何用了《不装深刻》这个书名,是听从了一些年轻文人的建议。这说明梁老师是一个愿意听从别人意见的人。
而且梁老师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装深刻,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觉得没必要装深刻了。
但是梁老师特意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那些装深刻的年轻人,我们要给予十二分的理解。毕竟谁没有年轻过呢?年轻时我们不也都曾经“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对于长篇小说《父父子子》,梁老师提及这部小说销量还不错,已经有了好几万的销量,在当今这个电子阅读时代,这样的销量已经算不错的了。
而这部小说的创造,主要是有感于我们这个国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新中国的强大,有不少文人志士还有千千万万个革命先辈,为了国家无私奉献,有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曾经被欺凌的国家,总有一些硬气,才会有这样一些文学作品出现,更有一些可爱的人物出现,也是这些可爱的人让梁老师有了创造《父父子子》的初心和动力。
要知道很多人为了建国为了祖国的强大而甘愿牺牲,国和家在这样的国家人民心中特别重要,文学家中由此就出现一些这样可爱的人,比如方志敏,夏明翰等等,他们的文字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而有一些国家从来没有被欺凌过,从来就没有被侵略过,这样的国家就没有出现这样爱国主义情怀特别强烈的文学作品。
而作为第三世界的国家,曾经被欺凌被侵略过,知识分子会有一种担当,为国家强大而奋起,梁晓声老师想用一部作品向革命先烈致敬,就写了《父父子子》。
接着主持人问梁晓声老师,对于人生,随着《人世间》电视剧的火热,梁老师今天想跟在坐的读者分享一些什么呢?
梁晓声老师说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而现在00后和90后都有代沟,更别提其它不同年代的人之间的代沟了。
但普遍的人生大体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首先要让居民实现物质的基本满足,只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满足后才能寻找精神层面的幸福或说人生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中国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好的居住环境里,我们的收入、公共建设,社会保险都有了一个基础保证,所以人生的意义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如何让大家精神上相对轻松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而梁老师也知道在如今的中国,反而二三线城市的居民幸福感更多一些,比起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人们更容易实现有房有车的物质需求前提。
他甚至提起青岛的房价不超过一万一平方,而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尽管房价今年有所减少,但仍然是好几万一平方。
但在基本物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一个人想怎样活着是他自己决定的,不要总是跟别人比,别人家住150平方米大房子,你住6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不用去比这个。
社会要发展,没有绝对地平均和绝对地公平,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你应该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最终你自己决定你自己的路?自己决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被感动过,没有感受到做人的快乐,只是追求成绩、追求世俗的所谓成功?
那样的孩子真的好吗?真的幸福吗?你真的想让自己家孩子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吗?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导师,但你真的是一个合格的人生导师吗?父母们应该反思?梁晓声老师说很多父母没有做到或没有做好自家孩子的人生导师?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这一点很重要,孩子应该有被感动的权利,也有过快乐人生的权利。
如果有一天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你的能力是有点问题,但一个普通人(别人开小车,你骑自行车)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就没有幸福吗?
不要这样去想,其实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其实说到底就是人要有精神追求,精神的满足或说富足比物质的富足更重要!
而在参加此次活动的读者中,有一位特殊的读者,她是从江西上饶赶过来的,特意赶来见梁晓声老师的一位读者。
梁晓声跟大家分享了这位读者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位读者朋友,她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在上饶成立了一个女性读书协会,用自己的影响力成立了这样一个读书协会。
而在这个读书协会里,很多女生因为读书改变了人生,有些成了人大代表,有些成了企业家,有些成了医生或老师,应该说她们通过读书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梦想。
就是在这群读者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所以读书是很有意义的事,梁老师还说男士们也应该多读书,多跟这位女士学学。
最后梁晓声老师说“女士们,读书是可以美容的!”
哈哈,全场掌声,鼓掌,而我也笑了!还好我勉强可以算一个爱读书的人。
多读书,会变美!我相信是真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