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第一天日记:教书20年了,我教给学生什么?

一涵是我三年前的学生,中考毕业考上了深圳中学,高考又考上了哈工大,如愿以偿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更为有趣的是,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波三折。有一句话闪过脑海,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让我们在飘飘荡荡的岁月长河中摇曳前行,晃荡中见沉淀下来的回忆,像是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照着照着,顿悟的泪水、成长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为什么说一涵与我的师生关系,一波三折呢?

初见一涵,他留给我的印象并不好。首先,话多。记得很多场景,都是这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话多。然后,“冒冒失失”。有天中午的午餐时分,他做事伶俐,干净利索,很快吃完饭,端着餐盘出去倒剩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汁洒在了另一位女生的身上。虽然他道歉了,略显生硬,可能也太注意到对方是个敏感女孩,女孩被弄脏了衣服后,心情一直不太好。他依然大咧咧的心态,后来想想这也是青春期男女生常有的状态。再来,就是轮到我这位老师。记得七年级入学,教一涵的第一学期,9月10日,我走向教学楼,这位可爱的男生在办公室二楼的走廊探头看向楼下的我,大喊:“老师,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带了礼物给你!” 当时留给我冒冒失失印象的他竟然给我带礼物了。当时的我心里很惊喜,又咯噔一下,有点担心。走到办公室,没想到是一盆好看的植物。一涵很耐心且开心地解释:“老师,这是我精心挑选的植物。看它红色叶片很喜庆,放在办公室桌上,点缀着,心情也美好。” 做老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后来,这股幸福感让我开心了一个月,有天上班,忽然发现办公桌上为什么有蚂蚁列队?起初总以为是自己的办公桌爬满了蚂蚁是因为食物的缘故,最后发现,食物清理干净了,为什么蚂蚁依然在?一番观察,原来蚂蚁已经在一涵送我的桌面盆栽里建了个家。赶紧喊来一涵,让他看。我俩看完,相视一笑,决定把花还是还给大自然吧。于是,一涵快乐地说交给他来处理,他果断拿着花下楼,细心地栽种在绿化带里。说到我与一涵关系冲突最剧烈的时刻颇具神奇色彩。一涵很聪明,课稍微一听就会了,作业也是快速能完成,可在我这个严格的老师眼里,他的作业水平远远不是他应该有的水准。那会的他,弹得一手好吉他,很喜欢阅读,什么书都看。如此种种行为习惯,假如换个场景,是很好的;可是在13岁,初二的年级,更多的是缺乏引导的冲动行为。和家长妈妈沟通的时候,才知道一涵的爸爸因工作长期在国外,而妈妈一个人照顾他,又要照顾妹妹。一位又当爹又当妈的家长,精力是很有限的。作为老师,爱才之心有之,可目前这块才,需要雕刻啊!再“玩”下去,他可能真的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于是,触发事件真的随着这种不满的心情到来了。有天周五中午,一涵妈妈有事需要提前替孩子请假,一涵离开教室之前,跑去洗手间,换上他心爱的篮球背心,跑回教室,想要吸引女孩们的注意,青春期嘛,理解。但是,逐渐的,他被学生注视多了,彷佛获得了更多的信心,反而流连在教室里不肯走。正值午休时间,隔壁班级的学生也需要休息,他的举动已经远远超出可以理解的范围。一气之下,我以老师的威严把他骂走了。这还不解气,想想大热天在校门外等候许久的妈妈,我替家长妈妈心有不甘,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爸爸,把一涵的异常表现统统汇报了一遍。这下好了,家长爸爸一下子明白了关键,趁着家人团聚的假期,把一涵收拾了一顿。因工作关系,家长还是回去了国外,但走之前,夫妻两,一起来学校找了我谈话。把孩子的现象和行为彻底了解了一遍,回想起当年的我,真的很感激两位明白事理的家长。他们没有计较我汇报孩子行为的时候,有老师常见的愤怒情绪,一种反复引导都不能改变孩子的情绪;他们最后做了个决定,非常让我敬佩。爸爸深知妈妈已经管不住拥有一颗躁动之心的男孩,他决定申请工作调动回国内,亲自监督孩子的学习。回想一涵最为“疯狂不听劝”的岁月里,一涵妈妈气得赌气好几天不跟他说话。一涵那时依然很信任我,跑来跟我说,不知道怎么去获得妈妈的原谅,但也控制不住自己躁动不安的行为,最尴尬的情况是,他也无法跟班上的同学有互动与共鸣,哪怕有个能沟通得来的同学与朋友跟他谈心,指出他的问题,也许他就不会如此孤单。爸爸回国以后,参与到一涵后来的初中成长岁月之中。这时候,一涵的狂躁状态虽不是立竿见影地变好,可他逐渐地走向平静。在初二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成绩实在落后太多,终于开始沉下心开始投入学习了。

曾经的我懂得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并不如今天清晰。文质老师曾经在讲坛中分析到:突破父亲教育不到位的六个“必须”。

一、时刻都不要忘了“我是孩子的父亲” ;

二、没有父亲的助力,母亲很难成为“够好的母亲”;

三、育儿之路,母亲要学习减责与退场,父亲要学习分担与进阶;

四、与孩子成长祥光的家庭以外事务,父亲是第一责任人;

五、孩子成长的重大事务,父亲绝不应该缺席;

六、切记,好的教育往往是“严父慈母”、“母慈子孝”“父子同心其利断金”。

文质老师也提到父亲的五项责任:1. 养家糊口,要承担起家庭的顶梁柱工作;2. 要给家庭、给孩子、给自己的妻子一种安全感;3. 规训,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给哈子更重要的规则和原则;4. 做孩子成长的生命导师;5. 成为孩子生命的榜样。

回想起一涵的变形记,家长爸爸正是基于这五项责任;而一涵爸爸和妈妈正是践行这五条规则的典范家庭啊!后来,大家也可猜想到,一旦醒悟的孩子,处于幸福且支持他的家庭,自然路是越走越顺利的。初三一年的拼搏,他考上了深中。进步的神奇,体现在低谷时期的370多名,到180名的“小逆袭”,再到初三的名次不断进步,自然毕业的时候,排在年级16名的好成绩考入深圳中学,实现人生第一步跨越。而我们这群陪伴他成长的老师,也从未在犯错的时候,指责与放弃,而是明白教育与引导,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为重要;我很佩服我的同事,他们总告诉我,这个孩子,有潜力,他的潜力在高中还会显现的。也正是这么正能量的团队,让我这个班主任获得了鼓励,教育学生其实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断在工作中去磨练自己的心态与眼光,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你挺过艰难的岁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回归育人本质:好的教育应是唤醒生命的成长之旅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在浮梁四小这所新建学...
    悦耕人阅读 3,926评论 0 0
  • 读《教师使命》有感 张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中曾深刻指出:教育的难度常...
    snowndream阅读 19评论 0 0
  • 一、今天遇到一件很无语的事,起因是工作分工同事分错了,我和他沟通这件事,他咬着牙说自己没错。眼看说不通,我就不说了...
    平白书阅读 803评论 0 2
  • 偏科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原发性偏科和后发性偏科。原发性偏科是指从小就偏,后发性偏科是指后来才发生的偏科现象...
    平平_8577阅读 27评论 0 0
  •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五天 1、探索自己:你的童年里谁对你影响最大?那是怎样的影响?面向未来,你想如何活? ...
    凌雁阅读 4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