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学时成绩优异,不用家长操心,可一上初中,成绩就开始下滑。就像爬山,决定孩子能否登顶的,不只是当前爬的高度,更重要的是注意力和内心想法。若孩子关注山顶,便信心满满、勇往直前;若关注脚下悬崖,就会心生恐惧,甚至跌落,且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同理,成绩优秀的孩子,若父母只关注成绩,忽略孩子内心,孩子就容易陶醉于当下成绩,一旦面对更大挑战,成绩就会下滑。
教育孩子如同农夫种庄稼。当农夫看到庄稼叶子发黄,就知道是根部缺乏营养,便会在根部下功夫,因为根决定了叶子和果实的生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而非仅仅是成绩,这样才能助力孩子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整个小学阶段就像打地基,打了40层楼地基的孩子和打了100层楼地基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可能都很优秀。但到了初中或更高年级,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地基是否牢固就一目了然了。初二和高二是孩子学习中较难的两个阶段。初二时,孩子拼的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比如是为自己还是为父母读书,读书是为了获得自我成就感还是迎合他人满足虚荣心等。这些问题对初二孩子至关重要,若形成正确价值观,初中阶段就能平稳度过。高二时,孩子需要强大的抗挫能力,若父母从小过度保护,孩子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就容易在这个阶段被淘汰。
小学优秀的孩子到初中成绩下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