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若夫万物之情……合则离。
(《吕氏春秋·必己》)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吕氏春秋·大乐》)
【解读】
古人视阴阳的变化、离合为天之常道,谓之“天常”。而合则离,离而合,是万物之情。这种认识,影响到诸多方面。在医学上也有“阴阳离合论”。
《素问·阴阳离合论》论“三阴三阳之离合”说:“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这是论三阳经的“离合”。
又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中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这是论三阴经的“离合”。
总之,“阴阳 ,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除此之外,《灵枢·经别》也有论述十二经经别“离合出入”的内容,所谓“复合阴阳,此六合也”。于此可见,《素问》《灵枢》十二经脉阴阳离合的论述,是古时阴阳离合“天常”之道在医学方面的具体体现。故《吕氏春秋》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