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的力量:疗愈与成长

8 月 30 日晚上,“挑战300天•读写醒走营”迎来了张文质老师《走向生命叙事的写作课》的分享。张老师的诸多思考,宛如一颗颗思想的种子,播撒在学员们的心田,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

张老师提到的“对挑战三百天的新认知:成为马拉松型的选手,像作家一样写作”,让我眼前一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很难静下心来持续地做一件事。当我们将自己视为马拉松选手,以一种长期、稳定的心态去对待写作,就会发现其中别样的魅力。就像作家一样,他们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探索世界,这种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对话和成长。写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积累起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形成独特的生命叙事。

“对教育生活会逐渐形成全景视域,系统思考”这一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在教育领域,我们往往容易陷入琐碎的事务中,而忽略了整体的思考和规划。只有当我们以全景的视角去看待教育,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规律和本质。系统思考则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而是要关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那句——疗愈的前提在于认知,认知需要回溯与还原,“倾诉”是最佳的方式。

这句话仿佛一记重锤,敲响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之弦。几天前,一位学员因为身体需要长期治疗,觉得自己没办法完成课程,想要退出。

我深知,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她更需要这份课程,这种读写的陪伴。于是,我给她发了一条信息:“去除杂草最好的方式是种庄稼。”我坚信,她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读写上,比把时间花在焦虑或关注病痛上,对身心更有益处。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2013 年,我因摔伤在床上躺了近两个月。那段时间,我坚持读写,不仅没有感到烦躁,反而觉得那段日子过得没那么艰难。我还留下了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如今再回头看,真觉得不可思议,感谢自己当初选择了读写。

今晚听了张老师的分享,我更坚定我的想法。这样的读写,这样的记录,其实是一种倾诉。我们借助文字,通过记录、回溯与还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方式。它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时,有了一个宣泄和表达的出口。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梳理自己的情绪,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如果我们能坚持读写,用心记录自己的生命故事,就一定能在其中找到成长的力量和疗愈的源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