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我当了四一班的班主任,总觉得班级像个热闹的小家庭,每天都有新故事。这学期刚开学,班里几个男生就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上课铃响了,他们的小动作还没停;我在黑板上写字时,他们在下面小声说话;甚至我在提问时,还能听到他们小声的笑声,因此我好几次打断了课堂节奏。
一开始我很着急,上课提醒、课后批评,可效果总是“五分钟秒变”。后来我发现,光靠说教根本不行,需要了解他们为什么总爱捣乱课堂纪律,我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于是我抽了几个课间,拉着他们在操场散步,像聊家常一样问:“你们搞小动作,是不是感觉特别好玩呀?”“上课时跟同学一块笑,是不是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事情想要分享呢?”
没想到这一问,他们反倒打开了话匣子。小阳说,他觉得老师讲的知识有点难,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好跟同桌说话;小航则是觉得同桌的的某个动作很好笑,忍不住就笑了起来。原来他们的“捣乱”,不是故意想违反课堂纪律,只是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
找到原因后,事情就好办多了。我跟数学老师商量,在讲难题时多让小阳回答一些基础问题,答对了就当众夸他。过了几天,我发现他上课时的眼睛有光了。渐渐地,他不再跟同桌说闲话了。我跟小航说,你有一双发现趣事的眼睛,那你就在课堂上去发现使你感到有趣的事,找到之后可以在课后跟老师分享,之后他上课的时候就安静了很多。
现在再走进教室,上课铃一响,那几个男生坐得端正,眼神跟着老师走,写作业都变得认真起来了。其实教育哪有什么“妙招”,不过是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把纪律要求变成他们能理解的“小约定”。看着这些小调皮慢慢静下来了,我比谁都开心——这大概就是当班主有成就感的时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