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C姐带着我们一起研读西4:7-18,逐节为我们介绍保罗的那些同伴们。只是我前一晚睡得晚,今早又起得早,听着听着,眼皮就开始不听使唤地打架,脑子也有点昏沉。
到了提问环节,我迷迷糊糊里突然冒出个念头:保罗要对接这么多同工,到底忙得过来吗?他是怎么跟大家保持联结的?毕竟在现实里,要一一对接这么多人,太费时间精力了——人的精力就像个小口袋,哪装得下那么多事呢?
正琢磨着,C姐就解答了这个疑问。听她一说我才明白,原来保罗的角色更像“撒种人”,不是事无巨细地盯着每颗种子,而是借着信靠与托付,让每颗种子在各自的土地上生长。
会想到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之前郭老师提到过摩西的管理原则。就像摩西当年在旷野,面对上百万以色列人,从日常纠纷到大小需求,样样都要亲自处理,早就累得喘不过气,连判断力都受了影响。后来他听了岳父叶忒罗的建议,才调整了管理方式,总算理顺了。
C姐还说,“摩西管理原则”像座金字塔,层层分级、各司其职;而现在常说的“仆人领袖原则”,更像倒过来的金字塔,领导者站在最底层托举众人。她的知识面是真广,听她这么一串联,感觉好多道理都通了,特别受启发。
中午稍作休息,下午就跟红姐去看望她家婆。老人家84岁了,精神头好得很,房间也收拾得一尘不染。这把年纪还能把日子过得这么清爽,真是不容易,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