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法看法是指人们在具体情景中对问题、对他人、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判断和意图。在我们经过体验、实践、互动、交流、聆听、阅读等方面活动后,我们自然会产生一些想法和看法,逐渐形成信念和价值观。
② 当家长觉察到孩子的某个信念有些偏颇和阻碍孩子积极行动时,可以跟孩子进行突破制约的教练对话,通过以下提问进行引导拓展更新:你的这个看法是怎么有的?这个想法最初出现在什么情景?这个看法来自谁,是你自己还是他人?是什么让你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个想法能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这个想法可能会阻碍你获得什么好处?怎样不同的看法会让你获得更多?是否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检视一下,不同的行动是否会让你有不同的看法?......
③ 我们可以在是否全面、是否客观、是否有效、是否合乎道德等方面引导孩子对于想法和看法进行区分和评估。孩子的思维和价值观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家庭教育不能指望一下子灌输来完成。比如孩子认为有人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说不想好好学习去争取上大学了。家长可以这样交谈引导:“你说的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你的这个看法是怎么有的?...你认为是上大学这个事情本身是无效的没有价值的,还是因为人们以无效的过程走完了大学和全部学业?...打个比喻来说,有人吃坏了肚子,你认为是就不该吃东西,还是因为不慎吃错了东西?...你认为学习的好处是什么?...学习的方式或过程或许有令人不满的方面,但是学习这件事情本事是否值得我们来做?...我们先不说要不要上大学的问题,你先为自己明确,你如果想自然地过完一生的话,你想自主地做些什么事情让生活精彩些有意义些?...”
④ 教育者要留意孩子在遭遇一些不开心乃至伤害性的事件后可能形成的观点和看法是否有破坏性、片面性和自我限制性,并适时引导进行重新建构(具体重构策略包括拓展视野、丰富视角、拉长时空、变换情景、聚焦所欲、聚焦解决、聚焦行动、聚焦收获、探寻更多可能、假设成功等等)。比如:孩子一个学期下来成绩似乎没有提升,就认为自己只能这样了。家长可以这样引导:“逆水行舟,不进是否意味着没有用功?...如果划船的用功低于水流的功率,那会怎样?...所以,不退步本身是不是一份能力?...到目前为止你一直没有放弃努力,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且这份努力也是有回报的,就是能维持目前的水平。你能否先总结一下,你为改变局面争取有所进步采取了哪些措施?...你是否采取过以前没有的措施,或者以前有过的措施实施得更彻底的现象?...目前你认为是否还有不同的措施可以来尝试检验一下?...如果你去请教有经验的人,他们可能会给你怎样的建议?...在你不断探索和实践下,你最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那请你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取得进步的,你有哪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⑤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想法一时还不够全面和不符合道德,不直接予以否定,而是引导孩子从想法导致的反应有效性方面来检视和调适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说他要让别人怕他,那样他们就不会来烦他和伤害他,家长可以这样引导:“这确实也是一个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的策略选项。目前有效吗?...你认为是否存在风险或隐患?...那些一时怕你的人,他们可能会怎么想?...以后他们如果感到不怕你了,他们可能会怎样?...你想过怎样的策略既能避免别人烦你和伤害你,同时又不会惹来后面的隐患?...你是希望别人恐吓你,还是和你交朋友?...”
⑥ 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供孩子参考,但不能强加。家长平常就一些社会现象或者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探讨对话,有助于帮助孩子形成全面的、积极的、正向的、多赢的想法和看法,那样在日后孩子自己的经历中可能会起到正向的指导作用。比如可以这样开启:“我有些想法跟你分享,你可以不接受,我只是分享我的感悟供参考,我想你不会认为我会忽悠你吧?想听听吗?...”
⑦ 家长对孩子持负性的看法会导致其负性的教育反应,所以家长要留意自己的想法看法是否正向、积极、健全和多赢。比如叫孩子不要跟差同学来往,这是负性的消极的输赢的思想,下意识认为自己的孩子只会被人影响,是没能力去积极影响别人的,这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社会能力历练发展的。或许可以这样引导:“我们不会禁止你跟任何同学来往,同时,你也可能知道,不同的人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别人可以影响你,你也可以影响别人。别人可能负面地影响你,而你可以正面地影响别人。所以,对于你跟成绩差一些的同学交往,我们不会禁止。至于你跟举止不文明不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交往,那提请你留意,你要做出选择,是你被他们影响了也不好好学习举止不讲文明呢,还是你尽己所能去积极影响他们改善举止积极学习。我们担心的是你被别人负面影响,而我们想帮助你的是能够去正面影响别人。”
⑧ 想法和行为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人们有好的想法但并不去做的现象很普遍,这自然是不会有收益的;不过,如果有不好的想法也能不去做,那就是一种正面的表现。所以,心理辅导可以引导当事人把想法和行为区分开来,接纳自己有不好的想法,并能有意识地去选择链接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或许就能更多地体现出自主性和灵活性。
⑨ 当孩子的思维显得比较消极时,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对话加以调适,逐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思维来应对问题:具体说说是什么导致你担忧、焦虑?最糟糕的可能是什么?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会比生命遇到威胁更严重吗?假设发生了最糟糕的情况,你会怎么解决?哪些措施会让结果比最坏估计更好一些?如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你可能会失去什么?如果你采取了这些措施,你认为会产生什么结果?你认为在你的行动中会收获什么?这段经历会让你学到什么感悟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