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合租是真的。生活习惯不同会蹉跎感情。而且说实话,感情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原则放在任何感情中都适用。”
今天在一篇有关社交技巧的推文中,看到这句话,深以为然。
这让我立刻想到一位前同事小伊。不只是合租,一起工作,一起共事,也会让感情变化。
小伊与小板原本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彼此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后来,老板遇到一些事情,店里实在缺人,软磨硬泡,把小伊拉过来帮忙。小伊本就是看在朋友情分上,才放弃原来的工作,既然来了,也想把工作做好,对自己负责,也对朋友负责。
她们之间的相处,介于上下级与朋友之间。我们都觉得她们关系比较近,所以许多我们不方便说的话,都找小伊帮忙。小伊也愿意搭这个桥梁,希望能够以更缓合的方式,处理好这些工作。刚开始,也还好,老板好说话,小伊也觉得被尊重。但是时间久了,老板有她的想法,不再以小伊的意见为主,甚至觉得小伊的立场不对,并没有很好的为她考虑,更多站在员工与客户的立场上处理问题。
小伊认为,只要能顺利解决问题,有时候退一步,彼此心里都舒服,长久来看,其实还是利大于弊的。
小伊的性子,说一不二,认真负责,踏实勤奋,老板却几乎相反,她只想当甩手掌柜,细节完全不了解,只看效益。这在工作中,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老板时常出而反尔,画饼忽悠。时间长了,各种矛盾就出现了。
每一次,小伊的脾气来了,不再给老板面子,用道理事实摆得她无话可说时,朋友的情分就上线了。避开工作上的冲突,让对方理解她的不易,理解她的为人,理解她这么做的迫不得已。小伊总是心软,觉得她的压力也确实很大,或许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但是,时间一长,这招也不太管用了。
因为,聊到情感,彼此都会冷静下来,避开锋芒,但是,问题依然还是问题,感情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是一个现象,核心的关键是,观念不同,而在某一次的让步中,得到暂时解决的遗留问题,下一次还是会遇到。也许会有类似的处理办法,却不一定在心里认同。
小伊渐渐把自己摆在工作的状态中,像对老板一样面对她的朋友,谈工作的时候,只谈工作,一起玩的时候,就把工作放一边。老板却觉得小伊对她不像以前那样知无不言,毫无保留了。
我分别听过她们两个人的抱怨,无法否认,工作确实影响到了友情。
因为在工作中,在长久的相处中,会让彼此做事的方式,彼此的价值观都很真实的展现出来。作为朋友,可以与我无关,偶尔一点问题相互包容,甚至还会互补,无伤大雅。但在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中,可能会关系到彼此的利益,影响到彼此的情绪,再用情感去融化这些摩擦,其实都是一种消耗。
往后,或许可以磨合成相互适应的同事,但是朋友,无法再心无芥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