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悦读:卡尔·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03
文‖张爱敏
04教育的基本类型
经院式教育
师徒式教育
苏格拉底式教育
关于苏格拉底式教育:
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的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位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一无所知。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这是苏格拉底的“催产式”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说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这不是发挥学生凭偶然机会和一时的经验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而是使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自我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苏格拉底式的教师一贯反对作学生的最大供求者;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对话关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教师有自知之明,并要求学生分清上帝和世人。
雅思贝尔斯还谈到人受教育的必要性。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会是一个正直的公民。
由于每个人天生有发展的机会,苏格拉底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
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而不像转让货物。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就会重新记忆起仿佛很久以前曾经知道的东西。
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只有了解事物的本性,才能获得真理。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需要群众,而且他确信群众也同样需要他,尤其是青少年,因此苏格拉底决心献身于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