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害怕自己的话让别人产生误解,开罪别人,心里反复纠结半天,哎呀,我要不要打个电话解释一下?

打了以后,万一他不接或还是解释不清楚,怎么办?

越想越纠结,陷入极度的内耗中,无数次猜测别人想法,却从来没有扪心自问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也曾经经历,或正面临着这种内耗,可以试着读一读《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是由哲学家岸见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共同合作编著。

通过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探索人际关系背后的真相,解释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书中非常经典的3句话,读完你就清醒了。

1.我们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我们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即使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青年向哲人坦白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他非常渴望变成别人,像他的朋友一样开朗。

但是,哲人却反驳他,青年的性格和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的环境或者是能力不足,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

这听起来让人无法理解,但真相往往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曾和青年一样对自己的现状都心存不满,总是希望能够改变,实现理想价值,但是每次到了实际行动时,总是行动不起来,或者是行动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

比如身体肥胖,想要减肥,列下长期计划,才做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找个理由,改天吧,然后就无限期无限延期。

好多读书博主写公众号赚钱,然后也开始学着写,但是才写了一两篇,为什么没有阅读量,太难了,就写不下去,感觉自己不适合吃这碗饭,然后就放弃了。

看见身边的人学习心理学轻创业,每天都不断的学习,咨询对练,自己也想跟着学,但是学了两课,好,感叹好难呀,然后又放弃了。

说到底,人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你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意味着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新的难题,然后就自己陷入了一种自我开脱的境界中,其实无意识中已经做了选择。

任何一个技能都是需要投入时间,长期坚持下去,在不断的练习中反复更新迭代,才有可能获得此项技能的精髓。如果还没坚持两天就放弃,那么你将永远无法习得此项技能。

只要你卖出决定迈出第一步,那就是变好的开始,剩下要做的就是持续努力。

2.你为什么讨厌自己?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在职场中有人会习惯性的与同事比较,担心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如他人,害怕被领导或者是同事不喜欢,导致只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失败。

或者因为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不断的挑剔自己,否定自己,然后产生厌弃自己的念头。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正如《沉思录》中所说,将别人的看法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是可悲的。

人生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与其在心里折磨自己,费力讨好别人,不如学着提升自己,善待自己,努力成长一个自信自爱的人。

3.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生活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无时无刻都不都在为各种人际关系烦恼。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阿德勒提出了一个概念:课题分离。

什么是课题分离呢?

课题分离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将自己的责任和他人的责任区分开来,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冲突。

例如:家庭作业与孩子的自主学习。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单课题分离就意味着父母应该意识到完成作业是孩子的责任,而提供支持和鼓励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可以设计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导孩子时间管理技巧,但具体的学习过程和作业完成,全由孩子自己负责。

家长不插手孩子的课题,亲子关系会亲密许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