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部就会缺乏凝聚力,这个班级也就会缺血且无魂。所以,班主任在做好班级常规管理之后,一定要着力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并将其塑造成属于自己班级的、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名片”。先要明确,“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表象、行为、思想三个层面来切入,也就是从我们常说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来塑造班级文化的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物质文化的建设。表象层面的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中最为浅层的文化,也是每个班主任驾轻就熟、校领导最喜欢用来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有文化的标准。贴在墙面上的东西,虽然不能说话,但对孩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熏陶孩子的心灵。因此,布置教室,美化教室,把自己的教室装点成一个雅致且充满温馨的教室,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
第二张名片——制度文化的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要大大方方地与孩子们一起挖掘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直面问题,商量对策,与他们一起制定能促进他们成长的班规或者公约。规则应该是严肃的,甚至严厉的,同时也应该是柔性的、人文的,而不是充满暴力和控制性的。班规既要教孩子们怎么做,也要告诉他们哪些不可以做。班规出台之后,还要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我们的“一心走路班”班规,不仅告诉孩子们怎么做,也告诉了他们哪些不能做,最重要的是,每条班规都有制定的理由。这些班规渗透着“人文、柔性、严肃”的内涵,所以孩子们在执行的时候毫无异议,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班规出台了,如果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推行的时候效果必定不佳。因此,班主任还要与孩子一起制定令大家都能接受的奖惩措施。
第三张名片——精神文化的建设。班主任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自己的班取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名字。一个班名,在有些人看来也就是一个符号。但在我看来,它会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所以,它应该是一种正能量的释放,是一种积极精神的召唤,更是一种意蕴深刻的警示、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塑造班级文化的三张名片,并非是要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搭建精神家园,帮助他们进行精神成长,这也是班主任的专业核心所在。班级文化的名片不仅一件光鲜的外衣,它更应该内化为学生的信仰,就像余秋雨先生所言,逐渐沉淀为一种集体人格。只有这样,文化之花才能长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