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和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杜威提出,“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两方面都是作为平等者和学者来参与的。”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实用主义认为观念不是恒久不变的,应该在真实生活经验中得到检验;个体性是人们推陈出新、发展变化的来源,社会是个体性发展的环境或者媒介,个体性与社会性是彼此依赖并相互联系的;宗教观念根植于人类的自然需要,道德品质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继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获得,通过从生活和反思性探索来学习道德。延伸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批判传统教育理论不顾儿童个性特点和社会生活不断变化之需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强调儿童中心,批评旧教育的重心在教师和教科书上,认为儿童才是教育的中心,如同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一样,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重视儿童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即做中学;认为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过程,主张师生平等。实用主义教育在强调儿童中心的同时,也主张建立 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对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论述深有感触,他所说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自我更新、传承文化和社会生活,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定位。简言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应有渊博的知识,应不断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教育要关心个体的发展,发展个体和社会的福祉,这些主张至今都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当下的教育和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与学校教育,思考如何处理好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建构我们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