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scaling测量
1).评量对象
a.对正向所欲的愿景打分
b.对实现目标的信心打分
sfbt咨询师不会对问题做一个打分,而是对要实现的那个目标的状态去做一个打分。
比方说一个学生来说自己很焦虑,焦点解决的咨询师一般不会让他对自己的焦虑程度打分,而是在探讨出他想要的愿景之后对他的现状打分。比如说他想要的是可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可以踏踏实实的学一个月,可以好好专心地学习,那我们就去问他: 如果十分代表你可以做到专心的学习,一分代表完全相反,是完全不能专心的学习。你觉得你现在能打几分?
2).追踪分数背后已经做到的部分
如果来访者打了2分,要追问:是什么让你打了2分,而不是1分,不是那个最糟糕的状况?也许他会说我还可以每天看20分钟的书。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个2分里面就是他的能力、资源、优势。
3).前进问句
如果你再前进1分,如果你下一次来找我的时候打到3分了,那个时候你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他可能会说那个时候我每天就有三十分钟的时间可以看书。
前进一点点一小步,也是要详细询问的。也许通过这个一小步,他就可以去开始思考:要想三十分钟,好像也不是很多,我从哪还能再挤出十分钟来呢?这个其实就开始引导到他下一步,落实他的行动了。
也可以去问他:你觉得需要一些什么才能让你进步一分啊?
量尺使用的目的在于怎么样去找到对方哪怕是一点点做到了的事情。量尺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估,不是为了评估问题有多严重,或者评估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任何一个人之间的量尺都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有一种情况可以用一些比较。比如在做夫妻治疗的时候,对同一件事情妻子打一个分数,丈夫打一个分数,然后去问问他们,你们这两个之间的这个差异,你认为都有哪些方面的因素?这个时候会找到一些很核心的东西。
4).评量形式可以灵活多变
做儿童青少年工作的时候,有些小孩子可能不明白打分、量尺是什么意思,那就可以去给他做一个其他的一种变化,比如说给他画一些好看的东西,或者是说一个是香蕉,一个是苹果呀之类的,然后会跟他说,比如你最喜欢的是香蕉,最不喜欢是苹果,中间依次有梨子、菠萝、草莓等,你觉得你现在在哪个位置上呢?
2.C--copy 应对
应对问句会让对方觉得你注意到了他在困难的时期所做出的那些努力。
问出这个问句之前,要做很多的铺垫,绝不是听完来访者说了自己承受的事情之后立刻问出来的。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在一些困难的局面下都在尝试做一些事情,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应对问句常可以和量尺问句结合使用,尤其是当来访者的评分无限低的时候,支撑来访者熬过来的力量更值得探讨。
3.O--outcoming 结果
很多时候这个结果问句是在我们会谈一开始就要去问。焦点解决是结果导向,如果我不知道结果,我又怎么样知道该往哪里去呢?没有人可以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每一个人来做咨询,他一定都会对这个咨询有一些期待。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期待,你接下来的工作怎么能够保证是在他想要谈的那个事情上去谈的呢?所以在焦点解决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去注意听对方到底想要什么——want。
来访者期待咨询结束之后带来的变化其实就是他的目标。但是沿着这个轨道谈一会儿之后,还要去跟来访者确认这是否是他想要谈的话题,如果不是,还可以调整,但要由对方来选择。
4. R--Relation 关系
关系问句,即存在的外部资源,它最基础的一个形态,就是你的好朋友或其他人(父母、兄弟姐妹、同事或身边的那些人)他们会注意到一些什么。你的改变,会给身边的人或物带来什么不同,未来的自己会对处于现在状态的自己说什么。从中发现其价值观等,找到突破口。焦点解决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还有其生活中的重要关系。
5. E--Exception例外
例外问句,首先来访者说了一些问题,然后咨询师共情到他,再层层剥捡地去找到和扩大这个例外。
6. M--Miracle 奇迹
奇迹问句,即催眠的水晶球技术,想象如果奇迹发生问题解决,会有什么不同,首先会发现什么?可以结合前述所有的技术比如关系问句/量尺等使用,结合追问使用,what‘s more可追问几次还有吗?期待未来可以应用奇迹问句。通过奇迹问句可以让来访者对未来目标的建立更有信心,也会给现在的状态一些支持。
另外还有赞美/假设/差异/替代/一般化技术/追问等技术。反馈评估是布置作业,让来访者注意生活中产生变化的场景,并在下一次咨询时运用赞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