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老街


小城,是在一条老街的基础上逐渐修建起来的。小城即老街,老街即小城。

老街,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周边,早已被鳞次栉比的楼盘所覆盖,一条绕城公路沿河而建。和周边比起来,老街,显得古董般的陈旧。

小城太小,据上一辈的老人讲,起初,小城给人的印象太差了,以至于到小城来过的外地人,给小城编了句顺口溜:

“远看是个县,近看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

老街不长,东西走向,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曲曲折折数百米。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周边的繁华与喧嚣,彰显了它的落寞。

小城,离我们居住的村庄不是太远,我们和小城隔河相望,小城在河南,村庄在河北,走过去,还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

起初,我们到小城去,还必须要经过一座木桥,这座木桥,叫“登科桥”。听这名字,就知道肯定会有一段典故。

相传在一百多年前,河北的陈村出了位在省里做官的陈大官人。陈大官人在回乡省亲时,到他的村庄还需要乘船摆渡过去,陈大官人便出资搭起了一座浮桥。乡人们为了表彰这位陈大官人的善举,便在桥头立了块石碑,刻上“登科桥”以示纪念。

后来,浮桥变成了木桥,再后来,木桥变成了水泥桥。现在,水泥桥变成了双向八车道拱型大桥。

“登科桥”的一头,是日趋繁荣起来的小城,另一头,就是我们近郊的村庄。

时过境迁,小城的快速扩张与发展,并没有朝着我们这边,因为我们的身后,是一个有着万亩农田的圩口。小城向着其他的山岗丘陵扩建了。

如今,修葺一新的“登科桥”,早已没有了当初浮桥的半丝踪迹。它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今后的“登科桥”,将会以传说的形式存在下去。

小时候,能上一趟老街,对于小小年纪的我们,觉得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和荒凉凋敝的村庄相比,老街就显示了它的热闹和繁华。

尽管一趟老街上下来,鞋子里装满了尘土,裤脚上也被灰尘给覆盖,走在“登科桥”上,也是颤颤巍巍的。

但我们对于老街,却还是非常地向往,因为老街虽小,却功能齐全。卖杂货的,开茶馆的,理发的,洗澡的,照相的,一应俱全。基本上上一趟老街,既满足了我们的味蕾,又大饱了我们的眼福,同时,还解决了我们的日常所需。

近日,偶尔发现了一些过去的老照片,记忆中在小城在老街的那一幕幕人间故事 ,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一、哑巴鞋摊

哑巴师傅的鞋摊存在了许多年。一张老旧的木桌,几把磨损的工具,还有那装满各种鞋材的木箱,便是他的全部家当。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哑巴师傅就会准时出现在他的鞋摊前。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等待着顾客的到来。

人们都喜欢找哑巴师傅修鞋,一来是他手艺好,二来也是因为他人实在。无论是开胶的皮鞋,还是磨损的布鞋,只要经过他的巧手,都能焕然一新。他修补鞋子的时候,神情专注而认真,仿佛手上拿着的不是一双鞋子,而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曾经有一位顾客,拿着一双几乎要报废的高跟鞋来到鞋摊前。这双鞋是她最心爱的鞋子,却因为一次意外而损坏。

哑巴师傅接过鞋子,仔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示意可以修好。经过几天的精心修补,当顾客再次看到这双鞋子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鞋子不仅恢复了原状,甚至比原来还要美观。

哑巴师傅的价格也十分公道,从不因为自己的手艺好而漫天要价。他总是用手语和简单的文字与顾客交流,虽然沟通有些困难,但他的真诚和善良却能让每一个顾客感受到。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街的人气逐渐冷清,周围的店铺一家家关闭,换成了现代化的商场和连锁店。

当年,那个常年风雨无阻准时出现在老街一角的哑巴师傅,现在已难觅其踪。

哑巴师傅用他的坚守和执着,为人们修补着一双双鞋子,也修补着那些被岁月磨损的记忆。他的存在,让老街多了一份温暖,也让小城多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二、张三理发




在老街,有一家名为“张三理发”的理发店。张三是这家店的主人,也是老街上小有名气的剃头匠。

张三性格沉稳又随和,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让人一进店就如沐春风。他的理发店装修简单,几把老式的理发椅,一面有些斑驳的镜子,墙上挂着的是几十年不变的理发工具。

儿时我们上街时,路过张三的理发店,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张三给人刮胡子和掏耳屎的细节。

刮胡子时,张三先将一条温热的毛巾轻柔地敷在顾客的脸上,让热气充分渗透肌肤。随后,他手持刮胡刀,在顾客的面庞上一遍接着一遍,极其仔细地磨刮着,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曾放过。

而张三那一套专属的掏耳工具更是令人称奇,不少人正是由于耳朵瘙痒难耐,专程来找张三,顺便也让他给自己理个发。

看到躺椅上的人,是那样一脸地享受着张三为其服务,心想这街上的理发和乡下的剃头就是不一样。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在街上剃过头呢。因为我们村上的剃头活是给一个叫阿福的跛子承包的,每半个月给村上的男性成员剃一次头。

到了剃头的那天,阿福就夹着个剃头包,在村子里一跛一跛地转悠着,见到剃头的男性,就随便在人家里搬条凳子让其坐下,围上剃头布,三五分钟就把一个人的头给剃好了。

遇上需要刮胡子的,刮胡子的人要自己准备脸盆热水和毛巾。

当幼时的我们看到理过发的人神清气爽地从张三的躺椅上站起来时,心想等我们长大了,也能像他那样的话,就美气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城的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时尚的美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张三的理发店依然故我地存在于老街,因为总有一些忠实的顾客们愿意来这里,享受那份亲切和熟悉的感觉。

对于张三来说,这家理发店不仅仅是一份生计,更是他一生的事业和热爱。他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小城居民的美丽与自信,也剪出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胡家茶水炉


在小城的老街巷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茶水炉,那是我们隔壁村上的胡家人在那里经营的。

胡家的茶水炉已有好些年头了,炉身被烟火熏得漆黑,却依然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胡家主人老胡,是个憨厚老实但偶尔耍点小幽默的中年人,他也是村上的闲人在茶余饭后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

村上有人偶尔天不亮就上街赶集,路过老胡茶水炉时,老胡就已经在那忙乎了起来。村上的人笑道,原本以为我们起了个早,老胡却比我们起得更早,而且是每天如此。

清晨的茶水炉前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一边排队等着打水,一边家长里短地闲聊着。有个大妈打趣说:

“老胡啊,你这茶水炉要是哪天不开了,我们可都不知道日子咋过啦!”

老胡笑着回应:

“那我可得一直开着,不然你们都得跟我急眼!”

有一天,一个小孩好奇地凑到茶水炉前,盯着炉子看了半天,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老胡:

“胡伯伯,这炉子是不是个会喷火的大怪物呀?”

老胡乐了,说:

“这可不是怪物,这是给大家送温暖的宝贝呢!”

还有一次,一位心急的大哥不小心把刚打的热水洒到了脚上,跳着脚直喊疼。

老胡一边帮忙拿凉水冲洗,一边调侃道:

“大哥,你这是想给脚丫子也来个热水浴呀,就是这温度有点高咯!”周围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隔壁的小孩调皮,不小心打翻了刚打好的热水,烫伤了手。老胡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拿出自己珍藏的烫伤药,嘴里还念叨着:

“小鬼头,你这一折腾,我的宝贝药都得贡献出来啦!”不过手上的动作却格外轻柔,仔细地为小孩处理伤口。

孩子的父母赶来,连连道谢,老胡只是摆摆手说:“都是邻里邻居,应该的。”

每到过年过节,老胡还会免费为大家多烧几炉水,让家家户户都能有充足的热水过节。有人问他:

“老胡,你这样不亏吗?”

老胡眨眨眼说:

“我这是积福呢,来年准能发大财!”

时隔多年,不知道现在的老胡,是否圆了发财的梦想。

四、大众浴室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个地方承载着温暖与欢乐,那便是小城老街的大众浴室。

那时候,家里洗澡的条件有限,冬天能去大众浴室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是一件让人期待的美事。

有钱没钱,干净过年,过年前在县城的澡堂里洗一把澡,是我们每年腊月必做的一件事,也是我们期待很久的高兴事儿。

我们跟在大人的身后,前往小城的大众浴室洗澡。一路上,虽然寒风凛冽,但我们的心却因即将到来的热水澡而充满了喜悦。

大众浴室的门口,总是熙熙攘攘。人们拎着洗澡的用品,脸上带着放松的神情。走进浴室,热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浓浓的肥皂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映入眼帘的是略显斑驳的白色瓷砖墙,有些地方已经微微泛黄,墙角还长着一些淡淡的青苔。地面是有些坑洼不平的水泥地,湿漉漉的,走在上面得小心翼翼,生怕滑倒。

换好衣服,走进淋浴间,温热的水从喷头中倾泻而下,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闭上眼睛,感受着水流滑过肌肤的舒适。

淋浴间的喷头有些生锈,水洒下来并不均匀,但这并不影响大家洗澡的热情。周围的人们或相互搓背,或闲聊着家长里短,这里没有陌生人,只有一群享受片刻温暖与放松的邻里乡亲。

在浴室的一角,有一个大大的浴池。那是大人小孩都喜欢泡的地方,温热的水没过身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怀抱。浴池的边缘是用瓷砖砌成的,瓷砖的颜色已经不再鲜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细小的裂缝。

洗完澡后,大家都会坐在休息区,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聊聊近况。当然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吃上一包五分钱的五香花生米。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有了方便的热水器,大众浴室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大上的洗浴中心。但那段在大众浴室洗澡的情景,成为了我们童年温暖而美好的回忆。

五、一张老照片

记得当年,在我接到入伍通知书后,村庄上的几个小伙伴,相邀我去县城的照相馆里照一张纪念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怀揣着激动与不舍,踏上了前往小城的路途。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话语间却也难掩即将分别的惆怅。

到了照相馆,摄影师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们几个小伙伴站在一起,彼此的肩膀紧紧相依,仿佛这样就能留住即将流逝的时光。

“大家看镜头,笑一笑!”

摄影师的声音传来,伴随着“咔嚓”一声,那一瞬间被永远定格。

照片洗出来后,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端详。照片上的我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背景是那简单的照相馆布景,可在我们眼中,那却是最珍贵的画面。

我把这张照片视若珍宝,放入行囊,带着它奔赴远方的军营。在艰苦的训练中,在孤独的夜晚里,我总会拿出这张照片,看着小伙伴们熟悉的脸庞,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当我们走出了村庄,走出了小城,才发现外面,是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它比起小城和老街,更加的精彩纷呈。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据悉,老街已列入了拆迁计划,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大铲车隆隆的轰鸣声,老街,终将逃脱不了,它被淹没在尘土中的厄运。

老街,往昔承载了小城居民的激情与梦想;小城,由于老街的存在而渐趋繁华与辉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可能我会去很多地方,不断喜欢、或是爱上一些城市,并扬言下次一定还要去。有些地方,很久之后再去的时候,它已不...
    瞳佳阅读 344评论 0 2
  • 县南街是常熟的一条老街,这条街在我的户口本上停留了12年,陪伴了我整个的童年。 那是一个大院,有点类似于...
    與子成書阅读 554评论 1 2
  • � �� 大院北面朝南的一栋三层小楼的顶楼就是我的家,沿着宽大的楼梯拾阶而上,鞋底与木质楼板碰擦而发出的陈闷厚重的...
    與子成書阅读 276评论 1 1
  • 曾有许多人问起过我:"你是那里人?″我想答但十分犹豫。我似乎应该是南京人,因为我是南京户口,在南京生活了近三...
    东氿听涛阅读 526评论 0 5
  • 衙门前街,本是古县衙所在地。 历经沧桑,饱经风霜。或许称为破败不堪更为形象些。 衙门早已经不复存在,这条古街巷却保...
    朱建周阅读 452评论 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