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总共约练了三次。感谢伙伴们的信任,我都是作为咨询师,咨询时间一般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是让我感觉到比较舒服、比较适合的节奏。因为太短的话,可能第一次咨询很难聊得比较透,太长的话 ,大家的精力可能都会有些分散、有些疲惫。
放下助人之心、期待之心,只是跟随来访者的脚步陪他去看看:他在意的部分、看重的部分、他想要的。因为当来访者处在困惑当中,负面情绪当中的时候,他更多的是知道他不想要的是什么,但他未必清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这些想要的实现了以后,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当一个人更多的关注他想要的部分,看到他想要的部分实现了以后的美好场景,那么他对于这一份目标会更有期待,更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越来越感觉到有时候没有去用技术,反而会让来访者觉得收获更多、也感觉更舒服,因为没有感觉到刻意的引领和套路。因为约练当中多为我们焦点的学员,对于所用的技术都是特别的熟悉,所以说怎么样避免生硬的使用,怎么样尽量的贴合到来访者走,可能是咨询关系的建立以及咨询效果呈现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咨询师反馈中形塑的部分。有时候来访者卡在他的问题当中,可能无法弄清楚其中真正的关键点是什么?通过咨询师用隐喻的故事、或者是形象的比喻,让来访者很清楚的看到在这个模式当中,自己的状态的呈现,也会引发他更多的反思和领悟。
当然这样的反馈也需要用软化的语言,让来访者觉得这只是一个推测或者是猜测,咨询师用不太确定的语言、提供不同的视角,让来访者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也就是我们刘老师课件当中提到的:站在来访者的身后一小步,轻拍案主的肩膀,让他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关于咨询师自我暴露的这一部分,虽然说焦点不主张咨询师自我暴露,但是也并非不允许。只是说在用的过程里边,咨询师要知道自己说什么和不说什么,以及说到什么程度,说多少对来访者是有帮助的,不至于喧宾夺主,或者是影响来访者的思考,这是需要咨询师更多的去拿捏和把握的。
适当的自我暴露会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咨询师是和他一伙的、是站在一起的,感觉到特别的亲切,很温暖。也会从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当中,吸取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成分让自己有更多的领悟。
关于咨询师是否可以在咨询当中,有情绪的流露或者是哭泣。这些是在陪伴来访者咨询的过程里边,很可能会被来访者的故事所感染和感动,而有一些情绪的自然流露,只要不是过度,哪怕是说眼眶潮湿或者流一些眼泪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说不能把自己的没有完成的成长的部分给连带起来。反而让来访者来劝慰,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了。
咨询师在焦点咨询当中,所要做的是“水引子”的角色,而非教授、专家或者是指导者。所以说,在咨询当中往往有身后一小步,踩着来访者的脚印,贴着来访者往前走的节奏和位置,以未知、尊重、欣赏、好奇的态度来陪伴来访者,会让来访者感觉到很舒服,没有被强拉硬拽,或者是说有意的推动。也就是有一种如沐春风,身心舒畅的感觉吧!我们只是提出一些引发来访者思考的问题,而慢慢的等待来访者,挖掘出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我们就来静静的倾听和品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