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阅读《认知觉醒》一书,作者在文中提到“醒着的睡着的人”。
一直以来我就是那个“醒着的睡着的人”,每天迷迷糊糊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却根本不知道世界如何运转,不懂得站在高处俯瞰自己,俯瞰世界。按部就班地继续着父辈们的生活模式。
突然想到了那个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人在山中看见一个正在放羊的娃,就问:“你在干什么?”
回答:“放羊。”
“放羊干什么?”
“挣钱。”
“挣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刚开始看到这个故事时会笑,但现在想想我们大多数人何尝不是故事中的这个孩子呢?按部就班地走着父辈们一直在走的路,上学——上班——结婚——生子,而却不去问问自己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明知生活的苦,而却不愿意去学习,改变自己?
作者在文中也给出了答案,他说:学习需要主动去努力,而不幸和苦难只需被动的承受就行。
深以为然。
小时候的我从不认为自己长大的生活会有多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同龄人甩下一大截。
当我发现时,同龄人已经走的远远的,高不可攀了,而自己还一无所知的做着那个“醒着的睡着的人”,麻木的每天重复着和昨天一样的生活。
为什么自己明明想看书,而转身却拿出了手机?
为什么明明想早起去跑步,却又觉得还想在温暖的被窝多睡一会?
关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答案:我们的大脑是由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组成的。
从爬行动物时代开始就有了本能脑,本能脑有助于它们捕获猎物,逃避敌人。
情绪脑也叫猴子脑,诞生于约2亿年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它们进化出了情绪脑。
后来人类从哺乳动物当中脱颖而出,大脑才真正进化出了理智脑。
理智脑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就像个孩子,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想走出舒适区做一些挑战自己的事情,却需要启动我们的理智脑。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做一些令自己舒服的事情,而不愿意走出舒适圈?那是因为做这样的事情不需要耗费我们的能量,开心、舒适的活着一直是人类的本能。
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需要节省能量,而不去做像思考、锻炼这样高耗能的事情。
而今天的我们根本不需要为了基本生存发愁,唾手可得的舒适和娱乐让我们成为了那个为了生存随时准备战斗、逃跑或及时享乐的“原始人”。
为了让自己成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我们需要让理智脑战胜本能脑和情绪脑,用理智脑来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的认知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