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社会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里是非常之不同的。在某些幸运的时代里,他们大体上能与他们的环境调和。毫无疑问,他们要提出他们自己认为是必要的那些改革来,但是他们深信他们的提议是会被人欢迎的,而且即使是世界始终不曾改革的话,他们也不会因此就不喜欢他们自己所处的世界;在另一些时代里,他们是革命的,认为需要号召激烈的变革,但希望这些变革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又在另一些时代里,则他们对世界是绝望的,他们觉得尽管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是必须的,但却绝没有可以实现的希望,这种心情很容易陷于一种更深层的绝望,把地上的生活认为本质上都是坏的,而对好的事物,则只能寄希望于来生或者是某种神秘的转变上。
在某些时代,所有这几种态度可以在同时为不同的人所采取,所以让我们看一下早期的19世纪,歌德是快活的,边沁是个改革者,雪莱是个革命者,而李奥巴第则是个悲观主义者。但在大多数的时期里,伟大的作家们中间却有着一种流行的格调,在英国,他们在伊丽莎白时代和18世纪是快活的,在法国,他们约于1750年左右变成了革命的,在德国,自从1813年以后,他们是民族主义的。
在教会统治时期也就是说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人们在理论上所相信的与在实际上所感觉的之间是有着一种冲突的,在理论上世界是一个流泪泉,是在受苦受难之中对于来世的一种准备,但是在实际上则作家们又不免对于教会的权势感到高兴,他们有机会从事于许多他们认为是有用的那种活动。因此他们具有着统治阶级的心理,而不是那种觉得自己是在逃亡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人们的心理。这就是贯穿着整个中世纪的那种奇怪的二元论的一部分,这种二元论是由于下列事实造成的,即教会虽然是基于出世的信仰,但又是日常世界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
基督教出示精神的心理准备开始于希腊化的时期,并且是与城邦的衰退相联系着的。希腊的哲学家们下至亚里士多德为止,尽管他们可以埋怨这埋怨那,但在大体上对于宇宙并不绝望,也不觉得他们自己在政治上是无能的,他们有时候可以是属于失败了的政党,但如果是这样,他们的失败也只是由于冲突中的机缘所致,而不是由于有智慧的人之任何不可避免的无能为力。
甚至连那些像毕达哥拉斯或者在某种心情之下的柏拉图那样的鄙弃现象实际而力求逃避于神秘主义的人,也都有着要把统治阶级转化成为圣贤的具体计划。但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的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志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 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当然这种变化仅仅是程度上的变化,这样的问题在以前也曾被人提出来过,并且后期的斯多葛派有一个时期也是关怀政治的,但关怀的是罗马的政治而非希腊的政治,然而这个变化却仍然是一场真实的变化,除了罗马时期斯多葛主义在一定限度上而外,凡是那些认真思想、认真感受的人们的观点,都日益变得主观的和个人主义的。直到最后基督教终于带来了一套个人得救的福音,这就鼓舞了传教的热忱,并创造了基督教教会。在这以前始终没有过一种制度是可以让哲学家们全心全意的安身立命的,因而他们对权势的合法的爱好心就没有适当的出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家作为人而论就要比那些生活于城邦仍然能够鼓舞其忠诚的时代的人们具有更大的局限性,他们仍然思想,因为他们不能不思想,但是他们几乎并不希望他们的思想在实际世界里会产生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