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我不放手》的作者是薄世宁医生,薄世宁医生是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指导专家。在危重医学科一线工作22年,成功救治大量危重病例。
其实这本书里的大多数故事我之前在一些节目或报道中已经看过,但我还是把这本书借来认真读了一遍。因为在书中不仅讲了发生在ICU中的十九个病例(这是薄世宁医生精心选取的典型病例),更多的内容讲的是人性,情感,讲了绝大多数人在面临生死时的彷徨、恐惧、困惑、逃避、渴求、抗争……也讲了医生的理性和感性、悲悯、关怀、精进、冒险和日趋坚定。不仅让读者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还能从中得到思考,思考人类怎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危机,更好地做出决策,更好地活着?
这本书的推荐序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老先生写的,看了韩院士的序,我明白一个道理,顶级的科学家是不会偏科的,他们一定是文理兼修。他们对所阅读的资料能精准地总结出重点、亮点,并能用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提炼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他们必然掌握的能力之一。
同样,写这本书的薄世宁大夫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医学专业人士,他还具有很好的文笔、很强的叙事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医学,让他们看到真实、急迫的救治场景,从而更加了解医院的工作,了解医生的辛苦与难处;也让医生更能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纠结和愿望。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这也说明,薄世宁医生是个有大爱的医生,他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他写这本书的初衷里。
薄世宁医生说:“一个好医生,在不断精进和随之而来的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更多的荣耀与光荣之后,还要能听到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微弱的哭声,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他应该去行的细微的善,这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背离的内心。”——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医生,一定是个好医生。
阅读这本书,相当于被科普了很多医学常识,对医生这个职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曾经和朋友聊过医生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我们都认为作为一个医生,需要拥有超出常人的奉献精神。在这本书里,薄医生让我知道了,只有奉献精神其实是不能够支持一个医生一直坚持下去的,薄医生说“我们愿意努力,归根到底在于这个职业独有的被需要感,被需要是比高调的咏叹和赞扬更珍贵的东西。”超出常人的奉献精神,值得收获超出常人的满足感。
薄医生是个心理素质非常好的人,作为一个ICU的专家,我没有想到,他曾经是一个晕血的医学生。当他后来通过“魔鬼式训练”克服了这个问题之后,这段经历带给他的并不是沮丧、自我怀疑这些负面的东西,而是从中获得了更强的斗志、更强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后辈的宽容。薄医生这样的人,真是天生具有成为一个好医生的素质。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算是我跨年阅读的一本书,读书的过程中,我看了罗振宇2024年跨年演讲会,在演讲会上,我看到罗振宇在演讲现场与薄医生打招呼。而在这本书的某个段落里,薄医生提到了罗振宇2023年跨年演讲中的话……看来这两个人关系很好呢,他们也都同为表达能力很强的人。
推荐大家来看薄世宁医生的这本《命悬一线,我不放手》,在这本书之前,薄世宁医生还写了《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医学普及型书籍,并且在得到APP里还有他的课程《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我准备有空的时候去得到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