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问这句话的是我今天下午去公务回来的同事。他之所以身为学院领导还问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和我聊起他部门的一位我俩都熟悉的女同事选择了55岁退休。这位女教师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喜爱,最后一堂课学生们纷纷用浪漫的方式表达着对她的祝福和感谢,这堂课还上了官媒。
学院自然是百般挽留的,希望她能继续发光发热。她从教30多年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需要传授给学院这两年不断引进的新人。讲台不同别的地方,再学识渊博的学者想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成为良师,并不是人人都能立刻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有很多知识渊博、成果丰硕的学者在讲台上,尤其是在面对本科生的讲台上还真做不到挥洒自如,slay全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一名优秀的教师之间并不能立刻划等号,讲台是需要厚积薄发才能hold 住的地方。这位女教师就是经过了最初好几年的用心打磨,跟着优秀的教师随堂听课、认真做笔记、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宿舍里对着镜子不断练习,才突破自己初为人师时的生涩和迷茫,和讲台天人合一。记得有一次和她班车上偶遇,坐在一起聊天时,她曾和我说:现在上讲台还会有兴奋感,哪怕是上了十几二十几年的课,每堂课都会不一样。站上讲台,自己好像瞬间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很能共情她说的这句话。一个对讲台有着充分的尊重的人,才会对教师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敬畏。这样的敬畏让她不断鞭策自己成为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样子。
在我身边,还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教师。记得学校刚搬到新校区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住在城西,回城只有坐班车或者公交。有一次晚上值班,我看到学校教高等数学的一位老教师在暮色中急匆匆出校门。我问他怎么错过班车了?他笑着回答:下课了,可要提问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我得把他们的问题都回答好呀!学生们不清楚,他要辗转近一个半小时才能回到家里。可是我知道他愿意。真正的老师面对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睛绝对不会拒绝的。
至今都保留着我的硕士导师给我批阅论文的原始带标注邮件。一共十六稿,高度近视的我的恩师,由于身兼行政职务,往往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分给我修改回复论文。从句式到标点,从格式到引用,从图表到公式,甚至是文字和表达,他都耐心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第一稿的密密麻麻红色批注到最后一稿的“可以了”这三个字,我都保留着。这些过程稿里全是一个导师对学生手把手的悉心教诲。我导师是个很深沉的人,他对我的教导更多通过行以践言的方式来体现。是他,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传统的言传身教应该是什么样子。
近些年,有很多曝光高校的教师失范的事。可我也清楚,那还真只是个别少数。我的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坚守三尺讲台、一心一意传道授业的教师们。是他们,在传递着人类文明的火炬、点燃着知识的火种、唤醒着每个求学者的梦想,并把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工具交到他们手里。
今年,我参与面试了很多位优秀的博士和博士后。最后的环节,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教师这个新身份?其中有一位海归博士的回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如果我顺利入职,那么在我入职那一刻,我就把学校的校徽戴在了心里。今后,不管我做什么,我都有了一个社会身份——高校教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有多严苛,就说明社会对教师的期许有多高。我之所以选择做一名教师,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
他是一名95后,他的履历金光闪闪,他的眼神闪闪发光,我为能和他在这个校园相遇而由衷兴奋。我甚至开始期待,很多很多年过去,他也会问一个同样闪闪发光的年轻人:你怎么理解教师这个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