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的管理者》-5

在活动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决策如同呼吸般无处不在。从项目立项到资源分配,从宣传策略到执行方案,每个环节都需要管理者做出判断和选择。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六章中提出的决策五要素,为活动管理领域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框架。

问题界定:构建分类处理机制

活动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德鲁克的问题分类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例如,宣传物料制作流程的反复讨论、活动复盘方式的不统一等问题,表面看是独立事件,实则是需要建立标准化流程的经常性问题。有效的管理实践表明,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能显著提升效率。对于经常性问题,应当制定标准作业程序;对于真正的例外事件,则需要特殊处理。

边界条件:明确决策的约束框架

在活动策划与执行过程中,明确的边界条件是确保决策质量的关键。边界条件通常包括预算上限、时间窗口、人力资源配置等硬性约束。这些条件的明确界定,为决策提供了清晰的评估维度,边界条件不仅限于资源约束,还应包括质量底线和风险容忍度。例如,在制定宣传方案时,除了考虑预算限制,还需要明确品牌调性要求、法律法规红线等边界。这些条件的提前界定,可以有效避免后续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正确方案:超越表象寻求最优解

德鲁克强调的"正确方案"原则,在活动管理实践中尤为重要。以资源分配决策为例,平均主义虽然容易获得各方认同,但从投入产出效率看往往不是最优选择。在项目资源分配时,摒弃了传统的平衡做法,转而建立基于项目潜力、战略重要性和执行能力的评估体系。重点项目获得足够资源支持,整体产出效率提升显著。

行动转化:确保决策落地执行

在活动管理领域,决策与行动之间的脱节是常见问题。德鲁克强调的"行动转化"要素,提醒管理者必须将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执行方案。有效的行动转化需要明确以下要素:具体责任人、清晰的时间节点、必要的资源保障、可衡量的交付成果。例如,目前各项目应用的"项目执行计划表",确保每个负责人都有相应的执行计划和验收标准,显著提升了决策的落地效果。

反馈机制:建立决策优化闭环

活动管理具有明显的项目制特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尤为重要。德鲁克指出,决策需要配套相应的检验机制,以便持续优化。这种机制既能及时发现偏差,又能积累决策经验,形成持续改进的管理闭环。

系统构建:从经验到方法论

将德鲁克的决策要素理论转化为管理实践,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决策机制。所有重要决策都必须经过问题界定、边界明确、方案比选、行动计划和反馈设计五个环节。这种系统化方法带来了多重收益:一方面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形成了组织记忆,新人也能快速掌握决策要领。更重要的是,它将决策从依赖个人经验转变为可复制的方法论,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决策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