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以前只知是宋人,词人,且词非常好,读起来朗朗爽口。对于生平并无太多了解,对于诗词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又如《江城子 记梦》,再如《水调歌头 中秋》。
虽也感受到他的豪放、他的声声泪下的思念、千里之外的兄弟情谊,但却并不知个中缘由。
这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让我读的如痴如醉。为苏先生的豁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胸怀人民的气度、为他绝世文采所深深折服,也为他的坎坷人生暗自垂伤。
通过对于苏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加深了对苏词的理解。借此方才知晓当时作词的心境以及外部环境,更加准确的了解苏先生所要表达的思想。
提起苏轼,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三苏”。而且唐宋八大家,“三苏”竟独占其三,古今少有。或许真的只有“三曹”可抗衡一二。
苏洵,苏轼苏辙的父亲。前二十七年自由发展,一朝顿悟,便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开始发愤图强,终达成世人所仰望的成就。
苏洵是一位好父亲,苏轼和苏澈的成就绝对与其脱不开关系,“榜样引领”和“陪伴陪读”两件事做的很到位。
所谓言传身教,所谓启蒙老师即是如此,但难的是能一直坚持下去。苏洵的发奋读书的精神、刚正不阿的品行深深的影响了苏轼兄弟二人。
而且陪伴二人成长,陪伴二人大量阅读,并且根据自己的经历发表见解,让二人终身受益。以此深深影响了苏轼、苏澈的人生。
苏洵的伟大,不止是个人的文学造诣,还有就是培养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两位儿子,成就了“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我也已为人父,见此唯有深深感慨。虽无法达成其成就,但亦督促自己切实做到更好。
苏轼之仕途坎坷却务实。
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名震京师。二十六岁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这个名次算是宋朝开国以来横空出世的头等状元。凤翔府是苏轼为官第一站,没想到离我的家乡如此的近。
做凤翔府通判时,苏轼与第一任太守宋选合作愉快,但第二任陈公弼却令他大皱眉头。后来才知陈太守的良苦用心,对于初涉官场的苏轼来说是何其幸运。
这份感恩或许也是苏轼为陈公弼做传的原因,苏轼一生只写过十篇传记,陈公弼与其儿子陈慥独占其二。遗憾的是苏轼未给凤翔府留下更多传世的文笔,或许那里真的太过平淡无奇,不入苏先生的法眼。
(未完,待续……)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