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万胜 《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一、聚焦政策引领
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三、聚焦评价改革
四、聚焦教师培训
五、聚焦智慧课堂应用
现将“聚焦课堂教学改革”部分梳理如下: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很难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在哪里?
目标单一:目中无人,把课本当“圣书”,只教书不育人,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
方法单一:满堂地讲和说,缺少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只有教,没有学。
结果唯一:求同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追求标准答案,追求答案唯一
去哪里?指向五育并举 指向核心素养 指向新课标。
新课标亮点之一: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
“新版课程方案”开篇就提出了本次课改的指导思想是“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价值观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是本次课程方案的最鲜明的底色。
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
郭华:“落实核心素养是贯穿课程标准研制全过程的主线,也是课标文本的灵魂。”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核心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行动图。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强化和凸显人的因素,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学生发展)转型。这是课程观的根本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越来越成为教育问题而不仅仅是学科问题,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味道越来越浓了,甚至可以说,课程标准就是一门基于课程的“教育学”!
核心素养是我国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贯穿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统领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从而使课程标准的各个组成部分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即二者形成鱼水的关系而不是油水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课程的DNA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亮点之二:以学科实践为依托,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传统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征是“坐而论道”,它以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为主要活动形态,可以称其为书本型或认识型的育人方式。实践育人,则是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各科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从这个角度说,落实课标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
亮点之三:以课程结构化,引领教学实践变革
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1.革“应试的课堂”为“立德树人的课堂”
当下的课堂机械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充斥课堂,师生的生命活力被双重压抑。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革“师本的课堂”为“生本的课堂”
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
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互动:创设情境,实现“打篮球”式互动。
3.革“知识的课堂”为“素养的课堂”
陶行知:
(1)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的想,多思考、多提问。
(2)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多动手,家务劳动、尝试新鲜事物、动手操作实验等。
(3)解放孩子的眼睛:多看书、多观察。
(4)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能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困惑,多和孩子沟通。
(5)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能多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取知识。
(6)解放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研究他喜欢的学问、干点他高兴的事。
3.聚焦评价改革
高考命题改革的四大趋势:落实立德树人,鲜明体现时代主题: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向指挥作用,积极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
高考评价体内在的三条逻辑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聚焦智慧课堂应用
树立示范标杆,典型引路,推行智慧学校。升级了在线课堂,建设了智慧教室、创客教室、语音教室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