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美诉:走近幼儿心中的美
【作者】黄蓉蓉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收获】
1、美诉教育理念下的幼儿课程体系更加关注幼儿知识学习与生活感悟的过程,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美诉课程提倡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学习结果应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生命在经历生活洗礼之后的自然性的结果。而不是按照教师的、家长的社会要求把幼儿塑造成一种模式化的个体,这种理念是对幼儿天性的一种抹杀而非引导。因此,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是美诉课程的核心特点。
2、马拉古兹曾在他的儿童诗《其实有一百》中写道:“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欢乐,一百个世界……”儿童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性。
3、“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4、避免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被动地参与。
5、案例: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第二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开始了围绕水族箱建造的方案教学。
第一步:预设问题、思维粗引导。
为了引导孩子有更清晰的思考方向,老师预设了四个问题:
(1)水族馆里有什么?
(2)水族箱摆放位置?
(3)水族箱的形状?
(4)小组合作设计水族箱。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思维碰撞和思考,最后通过投票的形式推选出最想制作的水族箱造型。
第二步:探索验证,行动细思考。
然而,关于水族箱的投票结果还仅仅是孩子们凭自己想象和喜好产生的结果,老师们意识到还没有跟他们的认知经验结合起来全面考虑。于是,我们自问了3个问题:
(1)如果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探索关于海洋的经验后,再来一次投票,他们还会选择爱心形水族箱吗?
(2)假设第二次孩子们还是选择了爱心形水族箱,那么这个结果和第一次的结果虽然相同,但是其内在实质有区别吗?
(3)孩子有没有理解水族箱的作用?实际经验运用有没有提升?
根据我们的自我设问,我们调整了提问线索,向孩子们抛出了更为具体的探究问题:
(1)不同的海洋生物喜欢生活在大海的哪些位置?
(2)从我们饲养的小鱼来看他们最喜欢哪一个家?
(3)如果需要立在一楼大厅,怎么样的水族箱既让海洋生物喜欢,同时也稳固安全?
这三个问题促进幼儿明确水族箱的作用及实际经验运用,让他们在自主思考的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梳理、归纳、提升经验。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把活动还给孩子,巧妙地引起幼儿往新的方向思考,从而使活动更有意义。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亲子时间等通过自我探索,开始有理有据地辩论生物的生活环境,对水族箱形状再次进行投票,我们发现结果完全不同。
第三步:具体设计,人人显创意。
在前期问题引导的思考和实际探索中,唤醒原有零散的经验,建构了对海洋知识的新认知,同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设计出独有的水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