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Chapter10“学校里的儿童”。来这里有许多观点值得借鉴。
1.如果我们接受个体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孩子不是无可救药的,都有被教化的希望,那么这一切都可以避免。我们相信一定能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总有办法,当然这需要我们努力才能找到。
这就是我们常说“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每年更换教师,或者不要像有的学校那样,每半年换一次;而是让教师跟着一起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如果一个教师能和同一批孩子待上两年、三年或四年,这将对学生和教师都大有好处。如此一来,教师就有机会深入了解所有的孩子,他就能知道每个人生活风格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所以许多学校实行“小循环”、“大循环”,有一定道理。
3.天资聪颖的儿童如果多花点时间参加课外学习,如绘画、音乐等,会对他更有好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学到东西,会对全班都有好处,因为这能激励其他孩子学习。此外,让好学生都集中到重点班去,这种做法没有好处。有人认为学校就该提拔优秀和聪明的孩子,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我们更相信,聪明的孩子能够推动整个级的发展,给整个班级提供更大的前进动力。
这也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城乡均衡发展”的原动因之一吧。。
4.言归正传,可以说,只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到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科目,就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续就能有更多的成功。教育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这意味着,如果孩子对某门学科感兴趣并取得了成就,他就会受到激励,继续做好其他事情。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成功作为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垫脚石。因为如果学生独自一人,他并不知道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正如每个人从无知到理解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先获得对成功的体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可以在更多事情上取得成功,并愿意和老师合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