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国际社会只承认3500年,理由是文明的界定有3个条件,即金属、文字和城市,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国外公认的华夏文明起点在有甲骨文佐证的商朝,但国内的一些学者认定我们的文明长达7000年,标志便是仰韶文化。
我上初中时就知道了这一文化,特别是课本上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十分惊艳,而当我到了它的出土地时,更是大为震惊。仰韶文化因最早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从1921年开始第一次探查,至今已开展4次大规模的发掘,出土的文物不计其数,有石器、陶器、玉器等等,它们大多陈列在遗址北边的“仰韶文化博物馆”中。
我看着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不由得对祖先高超的加工技艺赞叹不已,尤其是其中的一只象牙手镯,它由3个规整的圆弧状象牙片连缀而成,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在坚硬材质上打磨和穿孔的。更让我倍感震惊的是“小口尖底瓶”,导游介绍说,专家最早认为其是汲水器,而在对里面的残留物进行化验后,得出惊人的结论,其中有酿酒的痕迹,由此将我们的酒文化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可见,酒始终与我国的历史相生相伴。“无酒不成礼”的观念业已深入人心,其功效被古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像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豪放,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洒脱,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销魂,无不令人对佳酿心生向往之情。酒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只出现在婚宴、寿宴、接风宴等常规场合,也偷偷摸摸潜入了禁区。
最近,青海省6名厅官在二十大精神培训班中违规饮酒的事件冲上了热搜,原因是致使其中一人暴毙。想必他们没有读过陶渊明的《戒酒诗》:“陶潜嗜饮酒,叹惜斯不如。老大体质弱,恨酒力不敌。逢场朋友劝,时常酩酊归。一醉三日苦,饭茗不欲思。醉后多自悔,屡发戒酒誓。以免妻孥忧,不再近酒杯。世上有十恶,酒算其中一。往往醉误事,过量伤身躯。”没文化真可怕呀!
按理说,这些在官场深耕多年的公仆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或许问题出在他们把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异变为了权力游戏,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可叹罪不在酒,过在贪杯。假如这些高官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到仰韶文化博物馆游览一番,沉浸于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或许就无瑕陶醉在营营苟苟的推杯换盏之间了吧,真是伤身事小,丢人体大!
我猛然间心生怨恨,老祖宗为何要发明这“小口尖底瓶”呢?使得无数后人迷醉,或是胡吃海喝奔赴黄泉,或是自欺欺人地拨弄文明的标尺。华夏文明的界定不是用腮帮子吹出的氢气球,而是需要标志性文物的铁证。矗立在大大小小的探坑旁,我不愿轻信所谓专家自嗨式的高谈阔论,而是更希望地下能浮现出有干支记年的文字。
202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