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昨天"的理念办"明天"的教育肯定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教师只有立足"未来"的角度看教育,不断与时俱进,以此回应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和需求,才能积极创造出教育新乐章。
课堂管理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着课堂管理质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一、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我们教师重新定位"学生观",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学生:其一,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其二,学生是处在由各种复杂关系构成的"生活世界"中的人。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学习回归学生生活,关联学生经验和社会需求,注重学习的实践性,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不断在知识结构化的建构中培养其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是动态发展中的人
1.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教育应当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避免揠苗助长,导致"教育成人化"。
2.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体现为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或者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因此,教师看待学生不能以当下学生表现做出简单的"标签化",而应该坚信学生一定是"成长的学生",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以学生的学习是否有长足兴趣、生活是否感受到幸福快乐、身心是否健康阳光等方面来作为高质量的重要表征,并不断给予信任和鼓励,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能力,并给予学生耐心呵护、科学指引,帮助学生"开花结果"。
三、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独立意义的完整的人.其精神意志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个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在不同领域中不断成长,有所成就。
教师还应该把孩子看作孩子,不能以成人的视角、观念和经验来思考和评价学生的行为和想法,否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终极目标,强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强化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关系国家根基和未来的事,一切教育工作均为学生服务。新时代的教育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就要求教师眼中有学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考:梳理本节要点,我们不难发现,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这是一切活动的核心。不管我们教师花费多少时间,出多大的力,如果学生没有发展,没有进步,一切都是空。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堂课如果我们没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有所收获,那显然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