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就如同一路上吟唱着的古老叙事诗 这首诗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常常扣人心弦,流出心意 。老师就是路上的一盏灯, 任凭行吟者从你身边缓缓走过,如果你已安之若素,成了一盏并不耀眼的灯 。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 。所谓奇迹,不可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
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在记忆最深处的是人的童年和少年 基础教育是人一生的底子,那张白纸上最早打上的底色,注定要成为终生记忆。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真善美,让他们获得精神启迪 。鼓励他们在校园里培育友情,找到一生的朋友。引导他们关注活生生的人和人的精神 。校园里有他们敬重的老师,有无话不谈的朋友,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成为他们的教育记忆,包括他们并不认可但值得思考的事情 。
教育的特征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同时还要注意顺其自然 。顺利和成功往往只是两次困难时期之间的休息或过度 ,瞬间的快感一闪而过,真正有价值,而且必须学会的是:和失败挫折相处,和困难相处和问题相处。 你不停的思考和探索,等待发现已知为日常生活习惯了,人就这样立了起来 。
循循善诱,是古老的教育常识 。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意思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能想办法,问倒老师是教师的教学任务 。保持教室的安静,让学生养成在安静中思考的习惯 。
教育要培育人,教育自身必须富有人道精神。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为生命带来丰富的感受,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感受美的熏陶,仁爱与善良, 自由与自律,激情与青春感悟,辽阔的课堂无穷的趣味里。至于梦想,在这样的教育中,人期待开启智慧之光与高贵精神,以庄严的态度对待生命和世界,这些不是乌托邦,是触手可及的普通教育 。
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的过程越长,思维的发展根基越扎实。人总希望变得聪明一些,希望发现新世界,也希望世界能变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现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就是一种高尚的好奇心 。
教育重在育,教学重在学,过程特征就是慢。无论如何不能以终点的状态替代过程的价值。不能剥夺学习的趣味 ,过快的节奏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紧张不利于思考和发现。学习过程的慢慢走,欣赏啊,成为奢侈 。如果孩子的学习只能屈从,不敢求异,他的思维就会被阻滞开始固化。
我反对夸大教师的作用,甚至认为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在对教育缺乏正确判断的社会贬低或扩大教育的作用,都会让受教育者受到伤害 。坦率的说,学校和教师能做的事是有限的,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等机会,而不能过于积极主动 。有时的确做了很多工作,花费了很多精力,非但劳而无功,反而招致部分学生很深的误解。 然而那些我们自以为有问题的学生,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困难,用社会语言说有些混得很不错,于是我这样推测,或许以为他比较崇敬的老师,在某个特殊情况下的谈话 给了他启示,令他豁然开朗,或许有几位有智慧的教师,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他面前,相同的或相近的评价,让他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良习惯。或许一批又一批兢兢业业,遵循规律顺其自然的老师,有朝一日忠实,这位学生的猛然醒悟,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 。
我们所期待的东西不一定会出现,但我们不能不去做,因为毕竟存在变化的可能,能做多少是多少,不能不做,成为支撑我努力的信仰。有时老师可能会感到失落,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用心去做工作,学生的反应 请如此冷漠,那么我们今天的认真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全心全意做的一点点意义也没有,我们的劳动价值何在 ?
我做是因为认识到教师的教学应符合教学要求,遵循规律,恪守常识,我尊重自己的职业,至于教育现象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变,还真不是我能预期的 。我只是尽个人的努力,也不忘职业职责,我尽了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劳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发展了智慧,身心愉快,谁能断言那个一点点不会出现呢?如果认为不可能出现便放弃,不作为,就是因为未来的一切与我无关 ,每个教师都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放弃努力,那整个教育的状态将会更变得更糟的。
就是能否成为真正的教师,首先取决于他通过教育活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能否在个人的教学活动中升华并扩大教师的职业属性 ,让学生看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站立的姿态 。而不是掰着手指头告诉给你,他的名下出了几个清华北大, 他有多少个学生考上了一本 。
引导学生关注思维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经验的形成过程,借鉴他人经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思维 。要警惕错误的教学,败坏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心理会有引导和暗示,一些看似正确的引导,有可能忽略学生的个体特征 。物理情境对学生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宜片面地追求简明统一,要启发学生从略微复杂的教学中比较判断,形成个人思考。 教育教学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指向任人应当从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
要了解学生的想,课堂上学生最重的活动是想。教师在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引导学生去想 。教师在课堂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状态,通过引导,分析和探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质疑和交流中有所发现,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 。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一般特点,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的思考能试试朝前跨一步, 这就是教学要做的事。我常想,所谓的教学乐趣,往往就在于能预想到今天的课,学生将会被震撼, 今天课上的激烈争论将会被下课铃声打断 ,今天下课后那几个学生肯定又要刨根问题 。有时经常失望,对一节课,尽管做了足够的课堂准备,反复推敲了教案的设计,也调动了之前的很多积累 可课上完了好像很平常,甚至感到很累。真正参与课堂交流讨论的学生往往并不多。 多数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是神情淡然,听完了,有什么也没有我预期的反应。没有有意见也没有兴趣。 哪位有补充?我会问,然而无人呼应 于,是我只好把学生的回答归纳一下,转入下一个环节,很多时候,我的课就是这样结束的 。其实大多数学生很希望在课堂上能观察到不同一般的思维方法,想看看老师和同学是怎么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