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刘亮 给水2103)
细菌在活性污泥法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胶菌团。
( 机械工业出版社|《水处理生物学》第6版)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不了解该知识点前,我认为污水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活性污泥法是指将污泥作为细菌的载体,投入污水中。污水中的淤泥将细菌释放到待处理的污水中,进而发挥作用。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比较之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存在漏洞,而漏洞也是我的疑惑点。按照在我不了解胶菌团是细菌在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存在形式这个知识点前的想法。活性污泥和细菌都易分散在水中。参与污水处理的细菌分散在水中后,在下一步的处理中岂不是都由"小帮手"变成了需处理掉的污染物,这难道不会造成浪费和处理成本的提高?之前的想法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最终只是需要细菌释放到待处理污水中,以污泥为载体是不是多此一举? 这显然极不合理。
在诸多的原理介绍中,一句"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的絮绒状污泥颗粒,因具有生物化学活性,所以被称为活性污泥。"有效地解决了我的前后两种想法产生的矛盾点。但这也能看出我之前的想法是片面割裂的,而且本末倒置。这个知识点的认知偏差的产生。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面对需要了解陌生的事物,需要更多维可靠的思考模型,防止脱离实际的需求情境。陌生事物在的实际情景存在状态或存在的功能等信息会具有一些指向性。同时从事物本身出发。再与我能够得到的陌生事物的信息相互对比碰撞找到矛盾点,从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解决矛盾。但需求肯定是不停发展的,新的矛盾点也会持续产生。想要不断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追赶,追平,和超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目标,成本和风险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指南针。它促使我产生不断优化路径的意识。针对水处理环境的复杂性,达到目标和节约成本的意识,让我认识到角度单一的弊端和跨学科的重要性。而风险意识则会让我不去忽视技术手段的负面或缺陷。 但当我在查询活性污泥法发展资料的过程中,我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流程如下。
但随着需求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础上,出现了渐减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完全混合、延时曝气、高负荷、纯氧曝气、深井曝气、浅层曝气、氧化沟、SBR、 AB等众多的活性污泥法工艺, 以及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相结合的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法相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下面主要介绍传统推流、完全混合、吸附-再生、氧化沟、SBR、AB、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几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只能说挨个了解这些工艺我才真正感受到水处理的复杂性。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知识点本身并不复杂,只是一个基础理论。但他带给我的对自身的反思,却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出我在认知和实践时缺乏目标成本和风险稍三位一体类似的多维思考的方式,同时也映出我的匮乏,敦促我在复杂的水处理环境面前,需要有更深厚的知识积累。在以后需要设计思考污水厂所要采用的活性污泥法时,真正抓住主要需求,还能将运营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