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电视剧看的只是个热闹。与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时,仿佛电视节目看与不看,它就应该一直在那儿,更多时候它充当的只是背景板的作用。
癸卯兔年,算起来距离上次打开电视得用“年”这个量词。
难得的闲暇时光若只能在家里,倘若还下着雨或飘着雪,那么随机找到一部剧,仔细揣摩下编剧与导演想让观众从这部剧中得到什么启发,我觉得也是相当于看一本书了。
记得第一次看《知否》就有如此感受。每当看完我就写一篇影评,网络上也收获志同道和朋友的点赞转发评论,与友人聊天时他听完我的感受时说,你是把这部电视剧当书来读了。
是呀,有时侯阅读不方便时,电视剧也能带给人很多启迪。
一般我都是带着目的去看,想了解这个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在《梁冬说庄子·应帝王》中,作者提到他早年生活在广东时看了很多TVB 剧,里面讲了很多白领如何在职场中的人与人、人与事、表象与真理之间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保持平衡的故事。
看电视剧时,有人会把自己投射其中,进而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就被编剧导演反影响了。
其实,编剧导演从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观察创作出电视剧,而电视剧又反作用于生活,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映射的影响。
以我观看电视剧的数量不足以道出追剧人的心态。但若观剧者能从剧中看出编剧是想通过某句台词或行为来影响观众,从而作出改变观众行为或价值判断的意向,那么我们就能跳出剧中设定的游戏规则。
从近日看的《长风渡》说起吧。剧中的女主的姻缘是条主线,为了嫁进叶家,柳玉茹用了六年时间背会叶家所有规矩,熟悉所有能成为叶家儿媳的必备条件,创造任何可以让叶家接纳自己的机会。
想来如今的高考也不过如此了吧。那么,活在大荣(剧中的称谓)治下的叶玉茹是当之无愧的卷王。
为何说她是卷王?这得从她嫁给豪门顾九思说起。
顾家的豪,放在大荣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为了不成为政治砝码,顾朗华与叶柔(顾九思父母)听说顾九思有个“非他不娶”的女子,就火速向柳家提亲下聘促成了这桩婚事。
一心等着叶家提亲下聘的柳玉茹自知拗不过短视的父亲和贪财的姨娘,就把自己嫁进叶家的梦想和遗憾放在一边,思虑着只要自己成家后能为长年遭受父亲冷落、姨娘搓磨的母亲撑起一片天也很好的想法嫁进了顾家。
为了成为自己(顾九思建议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玉茹把当年背诵叶家祖训的能力用到了学习经营生意上。
通过与悠州周烨军需生意的达成,顾家的老掌柜们也都逐渐接纳了这位少东家。
从一个做布庄生意的小门小户之女成长为一名动辄交易数十万两白银的女商人,柳玉茹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当然这其间有顾九思的暗中襄助与顾家长辈的从中提携。但足以看出柳玉茹的学习能力之强和开放姿态之广。
虽然玉茹婚姻未能尽如人愿,但她从这段婚姻中却先收获了安身立命的本领。也让顾九思对她有了新的了解。
因两人婚事仓促,九思新婚夜就与玉茹商量,以后两人各过各的,等时机成熟后就和离,并承诺给玉茹一大笔钱和田庄铺子,作为以后玉茹生活的保障。
编剧导演们想通过此剧让人们知道“人间小满胜万全,万事唯有半称心。”
对现下喊着“躺平”的朋友来说,此剧传达的是“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躺出来的”。
对专业选择不理想的大学生来说,“看着不理想,学着学着也许就能发掘出自己的天赋了!”
看起来叶韵不愿嫁顾九思是免得跳火坑,但她的家族在血洗全城前未有长远目光,也未能提前做准备,以致被灭门灭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在IPAD前看电视剧,看电视剧的人在哪里?
若你能抽离出来,旁观自己在看剧时情绪的跌宕起伏,观察到自己被剧情影响,是否能感觉到自己投射到剧中的是不是一种幻觉?
若你没觉察到,你就被受害者的情绪伤到了;如果你觉察到,你就没有受伤。这就叫“故能胜物而不伤”。
梁冬老师说“像面对镜子一样看待自己如何被朋友圈和各种电视剧影响,这件事情本身可能是现代人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