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汪国玉老师分享经验总结,我最大的感触是:十几年尝试、走弯路换来的经验背后是《孙子兵法》和《华与华方法》的理念。
这也让我回想起,华杉老师讲过「华与华三个理论」:“①依据理论:任何一个事情,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我们一切都按理论来。不要说,哎呀这个人只会讲理论,实践不行。那不对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
汪国玉老师讲道:“对于一个餐饮业新人来说,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模式的选择。你是想做眉州东坡这样的大型中餐?还是想做太二酸菜鱼这样的中式简餐?还是海底捞、呷哺呷哺这种火锅?或者是肯德基、麦当劳这种西式快餐?还是只打算在一个热闹的商圈,开一个小门脸的档口店?”
之前听过一个吐槽,大意是:一个人想自己当老板做生意时,男性更倾向于餐饮,女性会选择服装和美业相关的。餐饮和服装最大的共性是: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对资金的要求高。
我在这里意识到,当我身为外行人士的时候,我对餐饮的了解和选择标准是基于加盟费的高低。也就是说,我没有像内行一样,一上来先了解模式,要基于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模式,然后才是具体加盟哪个品牌。而是,把加盟费与兜里有多少钱匹配起来,看看能做什么。
汪国玉老师讲道:“南城香是怎么找到现在这个模式的呢?说实话,与其说我们是找到了这个模式,不如说是走过了很多弯路之后,多次验证之后,才确定了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2001年,南城香第一家餐厅开业,主打产品是电烤羊肉串和馄饨。你可以看到,这基本就是今天模式的雏形了,只要再加一个盖饭,就符合现在的口号“饭香、串香、馄饨香”了。但事情并不是这么发展的,在那之后,我们还走了很多的弯路。比如,头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卖过很多种类的产品,除了羊肉串和馄饨之外,我们还卖过炒菜、凉菜、面条、小火锅。有几年的夏天,我们还在路边摆过大排档,也叫夜市,炒海鲜、卖麻辣烫、卖啤酒。2012年,我们还做了一个第二品牌叫唐人乐,类似于“南京大排档”,主要卖小吃产品。2013年,我们又把唐人乐开到商场,主打煲仔饭。同年,我们还派人南下去深圳考察学习,带回来了在深圳很火的自选模式。客观来讲,这些尝试还都算成功,不管是哪个模式,我们都是盈利的,没有一家因为开不下去而关掉。但问题是,做了这么多尝试,似乎都是在原地打转。”
审视南城香的时间线,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学理论的重要性。『弯路』具象来看,并不是钱,而是时间成本。
南城香其实从2001年就已经确定了当下我们看到的三大主打产品中的其中两大了。但是,把「全时段社区餐饮」模式定位确定下来中间用了14年。也就是说,用了14年的时间在尝试、探索各种可能性,获得反馈,总结调整。
模式定位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干嘛呢?是通过尝试寻找「南城香是谁」这个议题。
其实无论餐饮模式的定位也好,还是人的定位也好,都是通过尝试在寻找跟回答『我是谁』的议题。但是,回答这个议题,有两种思考方向,结合起来效率更高。一种是向外通过经历、体验跟尝试,结合自身感受,体会这件事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想做的,不想做的排除掉;另一种是向内提问,也就是直视「我是谁」的议题。
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114页讲道:“我历来认为,定位是自己定的,而不是去市场调研招来的,不应该去问客户怎么想,也不应该看竞争对手,应该问自己。你要从事这个行业、这项工作,你总得有个观点,觉得这事该怎么干,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要有这个自信,教会客户接受。”
之前会听到老板们说一个观点是:我也不知道这个经营动作是否有效,必须得先跑起来,尝试过得到反馈才行。这种思路最大的弊端是:需要尝试很多种所谓的破局思路。这其实是「乱动作」的经营表现。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多件事情上,每件事注定无法『做实』,并且决定要做一件事之前并没有判断「形势」可否,也就是『不知胜』,需要「战中求胜」。更重要的是,这些乱动作的背后反应的是:没有找出战略重心。
用《华杉讲透大学》中「止定静安虑得」的道理来理解的话,焦虑的原因是『心不定』,心不定的原因是缺少定心的「志向」,也就不能安稳踏实地做事,就容易“被外物所移”,具体的表现是:“为机会牵引,所有动作都在找风口、投机”。
汪国玉老师讲道:“2015年,我们痛定思痛,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乱七八糟的尝试都停掉,回归初心,就老老实实卖我们的羊肉串、馄饨和盖饭。夜市也不搞了,定位社区餐饮,选址一定要以社区居民作为支撑,找有商业有流动人群的街边店。而纯写字楼商圈、商业综合体,学校附近就不是我们开店的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个南城香首创的模式,叫“全时段社区餐饮”。”
当下我们看到的「全时段」、「社区餐饮」是汪国玉老师当年基于自身情况自创的餐饮模式。经过五六年的发展,逐渐成了当下餐饮的流行趋势。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如何做到实,是用虚来换。所以说我们要选择在哪做实,首先是要选择把什么地方做虚,把虚的地方放弃。战略首先不是选择我要做什么,而是选择我要放弃什么。 不是选择我们定位去做哪些客户,而是选择我要放弃哪些客户, 虚实就是放弃的智慧。”
「全时段」『社区餐饮』背后的理论本质上是《孙子兵法》中的「虚实价值观」三条中的『以虚换实』,即:把自选菜、煲仔饭、麻辣烫、夜市、大排档等乱七八糟的产品放弃掉;「回归初心」指的是回到了志向上,服务对象聚焦为社区居民群体;所有门店的选址放弃商圈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和学校,只做社区居民店。
这里给我的启发是,当连锁餐饮企业,门店地址的类型多种多样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经营和管理很难标准化。
汪国玉老师讲道:“带来增长可能做对的几件事;①有主打产品,模式才能长久。我们之前做的很多尝试,都没有主打产品,比如从深圳学来的自选模式。无论你做的菜多好吃,顾客看到的都是一堆各式各样的菜,哪个也记不住。这种情况下不能形成品牌,想扩张就很困难。而现在,南城香的主打产品有羊肉串、虾仁馄饨、肥牛饭,都被评为了中华名小吃和北京名菜名点。”
第一点给我的启发是:做品牌要有「主打产品」,要先把主打产品『做实』才能被人记住。「自选模式」难以扩张的原因不在于模式,而在于运行模式的过程中,缺少类似『主打产品』的焦点。这背后是产品结构的『华与华围棋模型』理论:“战略就是下围棋,金角银边草肚皮。金角占据制高点,银边拉出包围圈。”金角产品也就是「主打产品」,扮演着“开疆辟土”的战略任务。以「南城香」为例,“串香、饭香、馄饨香”的品牌战略对应的产品是电烤羊肉串、肥牛饭和虾仁馄饨。这是被大众记住的「主打产品」,被评为了名菜、名小吃。
汪国玉老师讲道:“②你的模式和定位要符合自己的优势和积累,要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们为什么做社区餐饮,就在以社区居民为支撑的街边开店,而不是去商场、写字楼?因为南城香的基因就在这里。我们一直以来积累的优势都在社区,在街边,在老百姓身边。我总说,一个家境优越的人绝对开不了我们这样一家店。”
从事后的角度可能会疑问「南城香」是怎么就能把馄饨、盖饭和羊肉串这三个不搭噶的品类融合在一起开店的呢?这个问题类似问西贝的贾总2014年为什么要把菜单从200多道菜砍到33道,这个『33』是怎么定出来的一样。并不是根据外界的调研结果“科学”定出来的,而是基于自身情况,发挥优势的结果。
汪国玉老师讲道:”③产品要有稳定性,管理要有可复制性。在产品选择上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越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产品就越稳定,它的生命周期就越长。比如羊肉串、馄饨,都有千年历史了,肥牛饭在日本兴起也有百年历史。这类产品会一直受欢迎,不会被淘汰。但是像麻辣香锅、掉渣饼、锅盔,历史就很短,我就不会做。在管理可复制这个原则上,我觉得丰富的小吃类产品和夜市就都不符合,尤其是夜市,它会打破你本来定好的所有的产品结构、管理模式。而且,在北京这样的北方城市,夜市只能在夏天运营,为了一个夏天的生意,从卖什么产品到人员组织,你的整个管理流程全部要调整,等夏天结束了,又要再调整回来。这样不利于长久发展。”
第三点给我的启发是:产品的选择就像选择品牌寄生的母体一样,时间越久远「文化原力」越强。相比麻辣香锅,选择羊肉串这类拥有更长远历史的产品生命周期长,普世性更强。另外,在管理上,当考虑到管理效率的时候,就会发现不能持续跟重复的经营动作不能做,背后的隐藏成本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