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窗外声音,推动学校工作】
今天,在玄外附小参加工作室活动。
到得早,有机会观摩到晨间广播以及大课间活动。收益颇多。
其一:校园广播,怎么改进?
本周一晚,召开行政例会。会上,饶校对《湖畔之声》提出要再做完善的建议。当时,认为饶校继续改进和提升质量的建议很好,但是,具体怎么改进,路径尚不明。所以,这个问题,一直蛰伏在心里。
就在今天早晨,在玄外附小,确确实实看到了做法,明晰了路径。
改进之一:增加英文,推动学习。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所以,今天的广播,小广播员先作了关于清明的知识介绍。这可能是所有学校的规定动作,因而,对于金小仙林湖而言,也不新鲜。
其后,有少先队员朗读关于清明的作品,先是中文朗读,后是英文朗读。
英语是现行国家课程之一,学习并掌握英语是对学生的普遍要求。在校园广播里面,给学生英文播报的机会,既给了播报同学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对全体同学学好语言的正确引领和统一要求。在丰富校园广播内容的同时,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
关于这一点,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到,需要抓紧予以丰富。
此外,国际理解教育是金陵小学的办学特色,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更是金陵小学的办学理念,为此,我们更加需要在这个方面有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自觉。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国家课程学习的应有之义,还是学校特色彰显的重要机会,金小仙林湖都需要对现有“湖畔之声”校园广播内容作进一步的丰富,第一步就从增加英文播报开始。
改进之二:增加互动,体现引领。
自2018年5月搬入现址,金小仙林湖“湖畔之声”校园广播一直采用提前录制,按时播放的方式。
应当说,因为准备的精心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广播中的一些关键语句,特别是片头语,在师生当中,甚至是家长当中,都广为流传。
本周行政例会上,饶校建议要增加“湖畔之声”的互动性,当即便在思考:要如何增加互动性呢?一直未果。
这个问题,今天早晨在玄外附小,也获取到了解决的方法。
围绕语言学习,围绕应知应会,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围绕八礼四仪,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在不同阶段,都有需要全体学生共同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掌握,除了依靠学生自主理解和识记,班级的要求和提醒外,还可借助校园广播,予以强化和增进。
以此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这一宣传阵地,促进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帮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围绕共同要求学习和领会。体现系统的工作思维,统筹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
如此改进,可使学生从原来的听众变为亦听众亦朗读者的双重身份,从而因为参与感官的增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收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玄外附小的校园广播结束,想法已经生成,抓紧形成文字,迫不及待要跟具体负责“湖畔之声”的孟然交流。
其二:大课间,应有何效果?
从上周以来,最近两周,全体师生都在集中力量整治大课间。每一个人都知道,因为全员重视,因为严格要求,金小仙林湖的大课间正在往更加有序的方向前进。但是,最终,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样子?因为年轻,多数人的心里还不够清晰。
饶校在行政例会上,给大家提过区内这个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包括昨天督学卢老师来校,也提到区内另外一所同样人多地小但大课间活动特别有序的学校。当时就想着,要组织部分老师,特别是体育老师现场去观摩和学习。但,都还未成行。
就在今天早晨,还是玄外附小,我也已现场看到了金小仙林湖的大课间努力要达到的样子。
特点一:安静。
因为下雨,今天的大课间,采用室内+走廊共同完成的方式。校园广播结束,便是大课间。从学生出教室到走上走廊,到学生离开走廊回教室,整个过程,全校都非常安静,仿若根本就没有学生进出教室,仅有一位体育老师在通过广播有效组织……
这正是我们的大课间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人多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
特点二:整齐
全体学生在指定位置站定以后,集体做广播体操。
我特意走出一楼阶梯教室,爬上三楼,站在走廊上向对面的楼层看。目力所及之处,正像组织大课间的体育老师所说,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做操,努力要把每个动作做到位。
再联想我们学生做广播体操的样子,不认真者要多得多。
因此,我们的大课间要努力达到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整齐!要让自觉认真做操的学生更多,还不知道要认真或者说还不能做到认真的学生越来越少,直至实现完全没有!
其实,关于大课间的要求,老师们都知道,学生们也应都知道,那就是快、静、齐(以上我还没有谈到“快)。但是,为什么没能做到呢?结合对实际情况的观察以及学科教学的要求,我想可能有如下原因,同时,也正是我们要在下一阶段予以改观的地方:
第一点:学科教学提高要求,明确责任。
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质量要求。比如,“排好队,走好路”就是体育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让学生确立要“排好队,走好路”的意识,并努力做到“排好队,走好路”就是体育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
先让每个班级能排好队,走好路,再让每个年级能排好队,走好路,最后,整个校区排好队,走好路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接下来,第一要做的事情便是帮助体育老师明晰学科教育教学的责任,从而,统一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要求。
第二点:同一班级统一要求,合力助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通过观察,已经发现,同一班级,在不同活动及场合有不同路队,体现出同一班级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不同老师彼此之间要求的不统一,人为造成了队伍的混乱。
针对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同一班级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围绕不同主题,体现不同主旨和要求。比如,关于“排好队,走好路”的主题,就以体育老师的要求为唯一要求。其他学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做好协助与维护,避免要求不一产生混乱。
以上便是今天玄外附小之行,联系到学校工作所生成的一些想法以及明天起就要逐一落实的工作。
此为,聆听窗外声音,推动学校工作。
最后,关于“聆听窗外声音”和“推动学校工作”还有一点想法,也一并记录进今天的《温暖的金小仙林湖》。
倾听窗外声音,重不重要?自然重要!
古人早就提醒—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但是,是不是只要听,一定就能“声声入耳”呢?其实不然。
今天的玄外附小之行,并不是专程去听晨间的校园广播,也不是专程去观摩大课间活动,但是,我们近期正在推动和改进这些工作,所以思考得多。于是,当有机会聆听窗外声音时,便会对这方面的声音格外敏感。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聆听窗外声音”和“推动学校工作”的关系:只有先关注并思考学校工作,窗外声音的聆听才能对学校工作有所推动,否则,听得再多,也只是枉然,不能对工作有丝毫促动。
学校工作,如此,学科教研,亦如此。其他工作,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