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几天不写点什么了,可能还是心里有些倦怠,混乱,有些事情自己也还没捋清楚。小妞新年前几天病了,天天跑医院输液,把全家人折腾得人仰马翻。自从有了孩子,自从孩子开始生病,我家好像进入了一个模式——归因,寻找责任人。当然,如果刚好是我妈在,那这个模式就会进行得更加淋漓尽致。以前雇佣保姆的时候,保姆往往充当责任人(替罪羊),现在保姆早不雇了,其他人就轮番成了责任人。反正这个责任人绝对不会是分析原因的老人本人,基本会落到我和小妞爸身上。“都是你们给孩子穿厚了”“因为带她爬山了”“谁叫你们带她去游泳了”“不能给她吃那么多饺子,饺子是死面的”......当然,偶尔这个罪名也会是某个不在场的老人,通常是我妈与我婆婆两个老人暗戳戳指责对方。
.. 因此,孩子病了,除了心疼、担忧生病的娃娃,还要陷入由于归因带来的无休止扯皮中。每次都做好心理准备,不去生气、懊恼,与老人冲突,但还是免不了想争辩几句,这种据理力争好像也不是为了自己,只是觉得这样指责对方让自己感觉很沮丧,很挫败,也是自己需要得到的认可和肯定得不到满足吧,就会引发恼怒。这次小妞生病,面对老妈一如既往地的归因、寻找责任人的做法,我还是会不舒服,生气,反感,但心里也一直提醒自己,老人这样做也是心疼孩子,心疼孩子。找到了责任对象,会缓解一下自己的焦虑。反复在心里告诉自己,就会在心里为老人敞开更多的角度,自然也就能生出一份同理心。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经营家庭关系的价值与操作难度。对家庭关系的处理反应了自身的修为,或者说人格的完整、健康程度吧。
想想自己的烦恼背后,隐藏着“理应”、“应该”的想法,全家人理应平和、和谐地面对孩子的生病,应该彼此支持彼此理解地去协作.......其实,我自己都不知不觉地想去归因(推责),以缓解自己的无措与恐慌。于是,可能就投射出了眼前的“一地鸡毛“吧。
写到这里,意识到也许这个突然降临的生活事件,也是在提醒自己,不断的觉察,不断的探索心中的隐秘,这些隐秘就是自己平常思维与看待问题的模式。这些模式才真正决定了眼前的生活,是诗、远方还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