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拾遗(二十五)
【五十】“此亦是光”
樾方自白鹿洞打坐,有禅定意。先生目而得之,令举似。曰:“不是。”已而稍变前语,又曰:“不是。”已而更端,
先生曰:“近之矣。此体岂有方所?譬之此烛,光无不在。不可以烛上为光。”
因指舟中曰:“此亦是光,此亦是光。”直指出舟外水面曰:“此亦是光。”樾领谢而别。
对于未曾用功而悬想良知气象的弟子,阳明总是反复叮咛在良知上用功,便“自然见”, “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而对于实用其功、心上有得的弟子,先生则会主动以己之体验引导与印证。
先生认为防止遁入禅佛境地,关键在于良知本体的操持,心体本无方所,不拘泥于形式。
【五一】工夫只是简易真切,切勿尚玄好奇
至吉安。诸生偕旧游三百余人迎入螺川驿中,先生立谈不倦,曰:“尧、舜生知安行的圣人,犹兢兢业业用困勉的工夫。吾侪(chái)以困勉的资质,而悠悠荡荡,坐享生知安行的成功,岂不误己误人?”
又曰:“良知之妙,真是‘周流六虚,变通不居’。若假以文过饰非,为害大矣。”
临别,嘱曰:“工夫只是简易真切,愈真切愈简易,愈简易愈真切。”
圣人生知安行,却踏实地用困勉的功夫,普通为学之人更应行笃实的功夫,而不应茫茫荡荡,终日不知己所归。工夫只是简易真切,愈真切愈简易,愈简易愈真切。
净心斋笔录
202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