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收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女儿又说脚疼要请假,他说送药油过来,他女儿却不肯,一定要接回去,他不想接,询问我孩子是否和其他同学闹矛盾才不想去学校的。
昨天他女儿才请假过,今天又要请假,这我确实不知,因为孩子没来找我。我告诉他我的做法:
第一、我会去班上调查,是否和同学闹矛盾。但是就目前的观察所知,她表现一切正常。
第二、她没有来找我请假,我不知道她要请假。我们班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是非必要,不请假,不给父母添麻烦。她为什么不来找我,就是知道我一般情况下不批假。
第三、内宿生请假都必须要家长来接,你不想她请假,不同意就可以了,家长不同意我自然就不会批假。关键在于家长。
家长听我这么一说,不好意思了,说会把药油送过来,让我通知孩子去拿就可以了。
结束通话后,我进入班级看学生,观察他们的状态,这两天考试,学生看书的看书,做题的做题,一切正常。
然后叫出小赖,询问她最近的学习情况,她说还好,然后回归正题,问她想请假的原因。
一提请假,她明显紧张了一些。
“我腰疼,想回家涂药油。”
我询问她的腰那里疼,她指给我看。
“涂药油,不是看病,在学校不能涂吗?一定要请假回家涂,我记得你昨天请假说脚疼,今天又说腰疼。是真的疼还是想回家。”
她低下头,无话可说。
“父母辛苦吗?”
“辛苦!”
“我知道你的父母很爱你,你也不是小孩子,要体谅父母的辛苦,也要爱父母。”
“我爱他们。”她忍不住反驳。
“爱不是口头说说而已,作为学生,你在学校,学会照顾自己,不让父母担心,这是爱;你认真学习,提高成绩,这也是爱;但是你动不动就要请假,家长来接一趟,明天还要送你来,你这也是爱吗?”
“爱是相互的,父母无条件的付出,我们不能无底线的索取,你如果是心里压力特别大,在学校复习不下去,觉得只有在家才能看进书,我可以批假,你是这种情况吗?”
她摇摇头,然后头埋得低低的,问她还要请假吗?她摇摇头,我告诉她放学后去校门口拿药油,家长会送过来,然后让她回教室继续复习。
其实她想请假的原因,她爸爸也知道,所以才不想让她回家——她很爱玩手机。
她玩手机可以说是挺痴迷的,作为女生,也是赫赫有名的。周五回到家,就开局约人打游戏,私下里的她和在老师面前那个唯唯诺诺判若两人。
初一时,我们写日记,她的文笔不错,日记内容十之八九都是与父亲有关,带她吃好吃的,给她做好吃的,给她买好玩的,当然也纵容她玩手机。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父亲的崇拜和爱,我都羡慕她有个如此开明的父亲。
因为有父亲的宠爱,她是女生中请假次数最多的。不是肚子疼,就是腿疼,脚疼,一打电话家长就担心得不得了,即使给家长强调了班规,但他不怕辛苦要来,既然家长要来接,我也无奈,在批假的同时,对小赖的成长也感到担忧。
初三,小赖更是请假频繁,理由是脚扭伤。家长也打电话几次不让她女儿参加体育训练。怕以后腿废了,会残疾。而她这个脚很奇怪,好不容易一个月好了,她稍微跑一下,又扭伤,又得一个月,连续了两三次,家长颇埋怨,为什么还要让她锻炼。
其实孩子脚受伤,我也和体育老师反应过,平时的大课间训练也尽量照顾她,别人训练,她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但是她这个情况,我也不希望发生啊。
我问她:不是脚疼吗?怎么还要去跑呢?
她说:我想试一下,看会不会疼。
为此,我专门去找了体育老师,询问原因,体育考试说她热身运动没有做好,运动的姿势不对。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其实脚受伤是她自己最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平时训练很辛苦,前期的热身运动就不用说了,后期的跑步是最累人的。她脚一受伤,就可以免除受苦受累。
另一方面她也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担心,可以回家,有空调吹,有手机玩,还可以吃好点。
我本不想用这样的心里去揣测学生,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就是符合心理学的解释。
否则班上那么多学生,怎么就只有她一个人脚那么容易受伤。包括最后的体育中考,那么激烈,比平时更苦更累,还要去县城考,结果她好好的,脚一点都没有问题。要知道在临近考试的一个星期里她还扭伤了脚。这也是怪事!
说起考试,我又不得不提一件事。记得在考试前的那个周一,小赖又吐又拉,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我问她早餐吃了啥,她说没吃,没吃饭怎么会又吐又拉呢,她说昨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了,拉了有四五次了,照她这种情况,应该是急性肠胃炎了!
我又询问她昨晚吃了啥,她说吃了爸爸买的生腌海鲜。海鲜本来就带有那么多的寄生虫,马上就要考试了,家长竟然让孩子吃生腌,我也是服了。
打电话给家长,说孩子不舒服了,又吐又拉,怀疑是肠胃炎。
家长有些生气,早晨刚送来的,怎么又不舒服了。
我说:孩子昨天晚上就有拉肚子的情况,只是没有告诉家长,今天忍痛来了,到了学校,吐了两次,又拉了两次。孩子说昨天晚上吃了你买的生腌海鲜后肚子不舒服的。
家长听了说:孩子想吃了,我就买了,我们家人吃了没问题啊,没想到她体质这么差。然后来学校接走了孩子,确定了是急性肠胃炎,又请了两三天假。
马上就要考试,家长还要来这么一场事,他爱孩子没有错,只是错在了时间,错在了方式。
很多时候,看着学生的行为,大多都呈现出父母的影子,任何学生的成功教育,都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