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语文,究竟怎么教》
所问要能方便应答
有的教师对文本缺乏认真仔细的解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状态缺少具体的了解与把握,课堂提问如“雪地走路——深一脚浅一脚”,心里没谱,嘴上没数。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不知所云”,又如“老虎口中拔牙——难以下手”。
“你能有表情地为大家朗读这段话吗?”“你能用几句话简要地概括这个故事吗?”“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加有趣一点?”“哪个同学能说得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这样的提问往往都成了“走过场”而不了了之,因为如何才能“有表情”,怎样做到“简要”“有趣”“准确、生动、形象”,学生根本就稀里糊涂,教师既没有具体细化的要求,也缺乏切实的指导。
教师所提问题一但繁难,学生就会茫然无措,找不到思考的方向。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实际,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了这些方面的基础,才有可能有针对性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平时授课时应注意把较难问题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差生”答,这样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们也可以创新提问的方式,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提的问题。有一句话说的好:“提出一个问题,胜过解决一个问题”,因此课堂提问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
我们要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 应该重视课堂上提出的每个问题,使提问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