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人,他的人生抉择是每一刻集中全部精力把当前的这件事做好。
阿兰推荐语:
这几年,我反复阅读了一本书,正是这本书带我走出了焦虑、不安、痛苦,让我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更对生活充满了自信,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最近我决定将书中的观点和大家分享,组织书友们共读这本书,让更多的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幸福的入口。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当下?当下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又如何真正地活在当下?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习新知识,却从来没有人教我们课本以外的知识。世界上有宇宙、星球等,但很少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它广袤、深邃……
01 众多名人推崇的智慧之源
张一鸣的心灵启迪《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这本心灵经典著作受到众多名人青睐,包括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一鸣。该书帮助人们解开心灵困惑,专注当下生活,获得更多幸福和满足感。
张一鸣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别有规律,也不算特别有纪律性,经常看手机,听音乐、看头条、刷抖音西瓜,跟外界传说的不大一样。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诶,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马上去睡了。”
张一鸣谈到,所有的消极心理都是对当下的否定,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
02 做事状态决定做事的意义
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你做了什么(Doing),而在于你如何去做(Being)。“Be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做事的状态比做的事本身更重要)”。我们从“doing”中不会获得意义,是我们如何“doing”的那个状态,也就是“being”能够产生意义。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
03 作者介绍
出生于德国的埃克哈特·托利,35岁前是一个焦虑、想自杀的心理患者。35岁后被评为世界第一的灵性导师,他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古代心灵导师的信息,即人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04 这本书为什么称为“心灵灯塔”?
①独特的哲学观点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提出的“当下的力量”这一观点,深入探讨了人类心理负担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关注当下来解脱这些负担。这一观点既独特又实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②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
尽管书中涉及的概念比较深奥,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案例,使得这些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读者无需具备专业的哲学知识,也能轻松地把握书中的核心思想。
③持久的影响力
自出版以来,《当下的力量》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而且在普通读者中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05 与你分享书中,我最喜欢的9句
1.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
2.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
3.任何计划以及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活动都是在当下时刻完成的。
4.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
5.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一一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6.进步的含义就是不去接受现实的局限,而是努力超越现实,把事情变得更好。
7.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
8.臣服不是改变现实,至少不是直接地改变。臣服改变的是你。当你被改变了,你的整个世界就改变了,因为世界只是你内在的反映。
9没有人会选择失常、痛苦、冲突。没有人会选择疯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来消除过去,没有足够的光亮来驱散黑暗。
写在最后:人们用太多时间去忧虑未来和纠结过去,却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其实关注当下的感受,当下的判断才是最应该做的事。在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选择接受并放下内心的挣扎,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无条件地接受活在当下!
附:嗨,我是君妍,80后残疾女孩。一枚崭新的阅读博主,也是妍书悦悦主。
这又是一篇与闺蜜合作的公众号文章。同时也共读文章。
若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加人妍书悦参与共读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读书 简友广场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