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站在这里,申报育新教育集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此,请允许我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教研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将从以下“三个1”做陈述:
一、1支专业的队伍
在过去的几年里,数学组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在教育与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三年:成立全国问题化学习“数智”数学工作坊,问题化学习品牌教师1名,种子教师3名,多名老师在国家、省市区级生命化课堂比赛中取得佳绩。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计划通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1种思想的变革
在“问题化学习数智工作坊“的运行与实践中思考:
1.名师工作室成员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取向?
2.工作室建设应该立足何处?
3.我将把自己和团队成员带进怎样的教育旅程?
我把工作室定位三个“共同”:共同愿景,一起向远方出发;共同行动,一起做专业研究;共同超越,一起享教育幸福。
(一)共同愿景,一起向远方出发。
首先,名师工作室——从世俗意义上来讲, 很像我们儿时在冬日里小伙伴挤在一起的抱团取暖;从教育文化组织学的视角来看, 名师工作室实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以学校为基地, 以教育实践为载体, 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 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我常常会想到第斯多惠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单单是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其实,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这样。在当下的教师专业培训中, 我们往往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而恰恰忽视了教师内心的专业成长意识的唤醒。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坚守, 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 唯有唤醒教师发展的自觉意识, 并激励其追求, 鼓舞教师自主、自由、自励的发展, 才会有整个教师队伍可持续专业成长的可能。为此,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的确立“创造灵动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演绎理性而有深度的数学教育, 成就既有数学思想又具独特风格的数学教师”的工作室愿景。
(二)共同行动, 一起做专业的研究。
当确立了工作室愿景之后, 急需厘清的是工作室建设立足的土壤, 知道工作的重心在什么地方。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困扰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如何以工作室存在的方式, 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群有思想又有独特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自我专业成长的路径, 引导教师在致力学生发展中发展自我, 在发展自我中促进学校与学生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成就自我的教育生活。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真正让工作室的建设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与学生成长融为一体, 同时也与教师的发展融为一体。
(三)共同超越, 一起享教育幸福。
致力于“让每一个工作室成员都成为创造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人”的幸福工作室建设, 引领全体成员“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幸福教育生活”。 首先,变革学习的方式,注重教师教、学、研与生活的一体化建设。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哲学起点, 搭建环境平台, 不断提高学习研修的活力魅力。其次, 我们还通过课题研究、师徒结对、课例引领、教学示范等丰富多样的形式, 发挥工作室成员的示范辐射作用。一起学习感悟自身专业水平提高的快乐, 我们一起实践感受学生拔节成长的快乐, 我们一起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发芽开花结果享受着教育生活赋予的幸福。
三、1份多元的规划
工作室成员制定三年奋斗目标,提出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一是提升成员素养。以开展“三个一”的研修活动为为抓手,促进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室暂定每个成员“三个一”的研修活动,即完成一个自制自立的课题;完成一个自备自讲的课堂教学;完成一篇自读自写的理论文章。
二是提高写作水平。每年每个成员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包括教学随笔案例反思案例反思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
三是做好带头引领。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每学期配合至少开展两次送教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学专题讲座,向外辐射。
四是发挥成员示范。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每个成员每学年评课六节,其中有两节配有教案及评课稿,承担校级六节校级公开课,两节市级以上公开课或说课一次市级以上专题讲座。每个成员在三年内至少打造一节精品课,力争在省级以上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五是建立交流平台。建立智慧中小学平台工作室,并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建立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库、教学动态工作站、资源成果辐射生成站。
六是积极培养教师。有梯度地培养各层次的教,提高引领能力,三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每个成员在三年内指导和帮扶青年教师,带动一至三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潜心做教育,成为思想转变的宣言书;专心做教育,成为积极探索的宣传队;用心做教育,成为课堂实践的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