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笔记-打破人生与事业迷障
对于每一段教练关系,都是“朝乾夕惕”,兢兢业业。
教练不会帮任何人做选择,因为教练不能越俎代庖决定别人的人生,就连神佛也没这个权力。但教练会帮助教练伙伴获得不同的思考维度,或者说是不同维度的思维方法
从不主动提出给别人做辅导。当客户内心有改变现状的足够动力并主动提出时,才是开始教练关系的更合适的时机。老北京有个说法,“上赶着不是买卖”。
人,终其一生,大约只有两样东西可以自主:情绪和态度。而态度,又往往被情绪所影响。教练,须自己有足够的情绪能力,才能更好地听出教练伙伴的深层情绪,才能更深地帮助教练伙伴。
在此案例上,我简直是毕几十年功力于一役:示范,讲解,明确要求,设定目标,信任,授权,鼓励,表扬,设定下一个目标……相当有成就感,相当得意。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优秀队员的表征不在于他能得多少分,而在于他能让队友的表现提升多少。我知道自己,只要上阵,就会始终自动满血、能量顶格,意志力与职业习惯的力量相当强大,不允许自己掉链子,就不会掉。
若欲取,必先予。”想得到新的资源,必然会牵动原有模式的调整和改变,老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没有内心的饥渴甚至贪婪,当然也就缺乏调整已熟悉模式的足够动力,充其量只是闲话戏说一番而已。但问题是:你们能凭一己之力,去实现那个进取的目标吗
你们各自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本来是可以很互补的,但需要彼此欣赏、尊重,而不是彼此迁就、回避或忽视。互相尊重、欣赏,才有可能真正达到互补,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why how what大意是说:企业和个人,如果能循着从内到外的顺序,先找到使命,再找寻路径,再具体确立相应的行动和任务,那么就能更长久、坚定、清晰地走向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我似乎又看到了两年前我们讨论分析过的、你曾经的那种‘我忙故我在’的模式,尽管你已经有方向感,是‘更有意义感’的忙碌,但你还是必须要找到清晰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目标。而不要太沉溺于意义‘感’,即使是很快乐,即使是有崇高的意义感,也不能当饭吃。除非,你另做选择,另有事业方向。
深度聆听,有力地发问,不预设判断,伴舞,所有这些技术以及规定,原来都是“只能如此”啊!因为,每一个教练伙伴在每一次辅导中的状态,都是随机的、莫测的,他所处的环境与其丰富内心,能组合幻化出任何状态,无法预判,只能伴随。而教练的核心要求是“临在状态”,我的理解是,要完全地与教练伙伴同在,到几乎附体、近乎“无我”的状态,才能聆听到他的潜意识,也才能问出更有力量的好问题。在那种完全的“临在状态”下,教练的问题多是跟着直觉自动生成的,流程也自然而然地演进,有曲折、有意外,但能流动下去。只有流动到深处,才有可能深度激发教练伙伴的内在潜能
当人们长时间沉浸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与惯性之中时,真的会忽略自己。教练的重要功用之一,就是帮助教练伙伴深刻地、认真地认识自己,这对于职业与人生的规划而言十分重要。“人人都需要一个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