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
先生遗像
(钱德洪跋)
嘉靖戊子冬,德洪与王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门,约三年收录遗言。继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若干条。居吴时,将与文录并刻矣。适以忧去,未遂。当是时也,四方讲学日众,师门宗旨既明,若无事于赘(zhuì)刻者,故不复萦念。去年,同门曾子才汉得洪手抄,复傍为采辑,名曰遗言,以刻行于荆。洪读之,觉当时采录未精,乃为删其重复,削去芜蔓,存其三之一,名曰《传习续录》,复刻于宁国之水西精舍。今年夏,洪来游蕲,沈君思畏曰:「师门之教久行于四方,而独未及于蕲。蕲之士得读遗言,若亲炙夫子之教,指见良知,若重睹日月之光。惟恐传习之不博,而未以重复之为繁也,请裒(póu)其所逸者增刻之。若何?」洪曰:「然师门致知格物之旨,开示来学,学者躬修默悟,不敢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故吾师终日言是而不惮其烦,学者终日听是而不厌其数。盖指示专一,则体悟日精,几迎于言前,神发于言外,感遇之诚也。今吾师之没未及三纪,而格言微旨渐觉沦晦,岂非吾党身践之不力,多言有以病之耶?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复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其余影响不真,与文录既载者,皆削之。并易中卷为问答语,以付黄梅尹张君增刻之。庶几读者不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则无疑于是录矣。嘉靖丙辰夏四月,门人钱德洪拜书于蕲之崇正书院。
【译文】
明嘉靖七年(1528)冬,我(钱德洪)和王汝中因为先生的丧事到达广信(今江西省上饶市),在给同门师友的讣告中,我们商定三年内收录先生的遗言。这之后,学友们陆续寄来了各自所作的记录。我挑选了其中比较优秀的,加上我自己的记录,共若干条。在吴(今江苏省苏州市)时,我打算把这些记录和《文录》共同刻印,其时又正逢我因守丧离职,未能遂愿。当时,天下讲授先生学说的人与日俱增,宗旨好像已经在天下得以昌明了,所以没有必要再作刻印,所以我也不再去考虑这件事了。
去年,学友曾才汉获得了我的手抄本,又四处收辑了一些,取名《遗言》,在荆州刊刻发表。我阅读《遗言》,甚感采录得不够精确,因而删削了其中重复繁杂的,保留了《遗言》的三分之一,并取名《传习续录》,在安徽宁国的水西精舍刊刻出版。今年夏天,我来到湖北蕲春,沈思畏对我说:“先生的学说早已天下传播,但是这里还未流传到。蕲春的学者读到《遗言》,有如亲自聆听先生的教诲,指见良知,有如重见日月的光辉。唯担忧收录的不广博,并不因其中的重复感到累赘。请您把散失的部分收集起来刊刻出版,如何?”
我答到:“当然可以。”先生致知格物的主张,开导点化了学习的人,学习的人亲自修习,默默领悟,不敢单在知识上体会而唯求通过切实理解而有所心得。所以,先生整天不厌其烦地讲说致知格物,弟子们也整天不厌其烦地听讲。因为指示专一,领悟就会更加精细。先生还没说到,弟子已知要讲什么了,言外之意,早已心领神会,充分体现了教学双方的诚心。但是,先生逝世到今天还没有三纪(一纪为十二年),可他老人家的格言和宗旨逐渐暗淡了,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弟子身体力行得不够,凭口空说太多造成的后果吗?弟子的目标不同,先生的学说就得不到光大。
于是,我又收集了一些未刊刻的记录,采用其中不违背先生主张的,编成一卷。其余真伪难辨的和《文录》已刊刻过的,全删掉了。我将中卷改成问答的形式,交付黄梅县令张先生增刻发行。希望读者朋友不是从文义的解释上来阅读这本书,而要注重切身体会方能有所收益。这样就不会再怀疑这本书的价值了。
嘉靖三十五年(1556 )夏四月,弟子钱德洪谨跋于蕲春崇正书院。
批注:
①戊子。嘉靖七年(一五二八),阳明五十七岁。
②德洪。参看卷中序,注一。
③王汝中。名畿。参看第二五七条,注一。
④广信。今江西上饶。《年谱》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阳明卒于江西南安。德洪与王畿将入京殿试,闻阳明归,遂迎至严滩(参看笫三三七条,注四),闻讣。八年正月三日,成丧于广信,讣告同门。讣告书载《全书》卷三十七(页九十九下至一〇二上)。
⑤所记。非指上卷各条,因其时上卷已刊行矣。
⑥吴。今江苏苏州。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德洪官于此。
⑦《文录》。参看卷中序,注八。
⑧曾才汉。不详。《儒林宗派》《王文成传本》《阳明弟子传纂》均无此人。
⑨荊。今湖北江陵县治。
⑩宁国。在安徽。
⑪精舍。儒家讲学之地,原为佛法僧居所。
⑫蕲。今湖北蕲春。
⑬沈思畏。名宠,字思畏,号古林,宣城(安徽)人。尝就学于欧阳德(参看第一〇四条,注一)与王畿。任湖广兵备佥事。与州守同门谷钟秀建崇正书院于蕲州麒麟山。据《年谱》嘉靖三十五年,沈是年建仰止祠于崇正书院祀阳明。
⑭裒。聚也。
⑮三纪。自嘉靖七年戊子阳明殁,至三十五年丙辰为二十九年。
⑯《易》中卷为问答语。指第二六O条至三一五条。
⑰ “中卷”或言指王守仁书信部分,或言指《遗言录》中卷。就《跋》语上下文而言,似指《遗言录》中卷。但据北京大学现存明版《传习续录》两种,皆前有钱德洪《续刻传习录序》,上册为陈九川、黄以方、黄勉叔、黄勉之所记语录六十条,下册为钱德洪、王畿所记《语方、黄勉叔、黄勉之所记语录六十条,下册为钱德洪、王畿所记《语录》五十八条,其中并缺后部王以方所记《语录》二十七条及钱德洪此《跋》语。此本与现行《全书》本比较,其中并无改易一部分问答语痕迹。则“中卷”指“《遗言录》中卷”一说,亦有不可解处。
⑱黄梅。湖北黄梅县。
⑲丙辰。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
⑳此跋日本诸本与《<传习录>集评》均移至第三一六条之前。盖以此后为黄以方所记而非钱德洪所记也。然跋所指不仅为其本人所记而实指下卷之全部也。
传习录(下)到此结束了,下集涉及许多功夫层面的内容,语言文字的表达毕竟有限,难免会有疑问之处,需要学友自己用心体悟。
经过群里学友二年多来的共同努力,传习录上、中、下集第二稿至此已经整理完成,今年增加了周月亮老师的传习录精讲摘要,使得文本内容更加充实易懂了。特别感谢生生、以诚、明心、老陆、Anuttara等几位师兄的无私奉献,为注解增色不少,还有一直以来默默付出的二位管理员金立国、钟聿隆及众多参与学习讨论的学友,谢谢大家!
因为各家所见多有不同之处,文本汇总显得有些松散,有参考价值的都保留了下来,供初学者入门参考,相信学习时间久了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本传习录。心若悟时何须如此多解说,言语道断、言不及义,所言只为参学者敲击接引、善善相续而已。
迷时师渡,悟时自渡。假如这本书有幸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真的能带给你一些灵魂深处的触动,也许,从这一刻起,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净心斋致力于心学传播,关注公众号“净心斋笔录”,分享最新学习内容。也可加微信入群深入学习交流,每年3月会开启新一轮的学习讨论,期待更多有缘人加入。
后记:
欣闻《净心斋》斋主布衣客携手生生、以诚、明心、老陆、Anuttara、钟聿隆、金立国、李仲元、诚一、二一慈恩、行者无疆、宽居、晨钧、一点灵明等《净心斋》一众心友,完成了《传习录》释义初稿,心下欢喜。
该文本旨在有助于心学爱好者早日寻得门径,说个“早日“,似有为学“捷径”之嫌,亦好似违于退之先生《劝学篇》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名句。以及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告诉其弟子们,“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乃为学之四大旨要之论,其实不然,“勤与苦“、“四大旨要”莫非“捷径”乎?阳明先生《传习录》中亦曾说过“为学须有个头脑”,敢问此“头脑”,莫非“捷径”乎?为学固然需要志向坚定、勤耕苦读,持之以恒,然能寻得“头脑”才是关键,是故“有心说善恶而善恶难辨,无意言真假却真假易明”。捷径与否?关乎一心,重在自家体悟,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释义的探讨交流过程中,一众心友慎思明辨,精益求精。是处无不意诚心正,念念莫非良知指引,令人感慨良多。余以为若言立志无非此举,若言修道无非此行,若言致知无非此功,若言捷径,此文亦可担的一二。
诚然,圣教之功,要在因病立方,因材施教,无不相机而施。一切经典,包括对经典的注疏,抑或以经典为基础的著述、体悟分享等等,都不过是指月之手,本释义文本自然也不例外。但其不同之处,在于是集众人智慧,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和不同层次,对经典内涵进行的阐释,更方便学人从中找到契心之语,从而一点深入,印圣人之心,明自家的良知。
感应之几,随缘不动;本体之知,应变如如,著微隐现,玄妙神通,学以“至乐”其此之谓乎!余以为此举虽不言居功至伟,却也算得上功德一件,果真于学人有些许启示,亦是众心友之所愿耳。故将一曲《临江仙》奉上,戏做篇首之语,虽非佳作,却是冰雪一片,望乞笑纳。
《临江仙·浩渺江天升玉兔》
浩渺江天升玉兔,悠悠万古昌明。
移形化影演殊同,
林花翻雪霰,水露映霜琼。
冷暖人间知几许,倏忽圆缺阴晴。
开怀一念觉虚灵,
三千皆共我,大道自流行。
又一首《良知颂》,拟作篇尾。
《良知颂》
圣圣相传一滴血,茫茫大地五行旗。
培根固本参霄九,造化灵虚蕴炁机。
滚滚烟尘沉日月,昭昭明觉觉须弥。
回头但见风光好,蹈道循知切莫疑。
壬寅秋月,以诚文以为贺。
2022年10月8日初稿整理完成
2023年11月10日第二稿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