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传习录(卷下)

 

【三四二】拱把之桐梓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来,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译文】

邹谦之曾经对钱德洪说:“国裳曾经拿着纸请先生题字,要写的是《孟子》中‘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时,回头笑着说:‘国裳读书都读到中状元了,难道他还不知道应该怎么修身吗?但他还是要诵读这样的词语来警示自己。’当时一旁诸位学生都警醒起来。


释疑:

人生长路漫漫,或坎坷,或坦途,喜怒哀乐,荣辱毁誉,自不可免,然而人人本具的良知,光明无缺,会时刻警省并引领我们,向着自由至乐的幸福进发。信得过时,不妨当下就立个志向,笃实为学,“事上磨心”、“存天理,去人欲”,工夫到处,自会有觉,致良知无不周到妥帖,愈行深,愈精微,愈加悠然自得。

此处为学,即是立志致良知,亦即《中庸》所谓“修道之谓教”,故一要待之以诚,因为“至诚无息”,“至诚如神”;二要谦虚谨慎,时刻不忘省察克治,反求诸己;三要持之以恒,勇猛精进,生命不息,致知不止。


一部《传习录》,从精神上的独立意志开始,到身体的养护结束,恰好阐明了人生存的两大要素:精神和物质。

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呢?正如细小的桐树、梓树,要它生长,必须给予阳光、水分,这是硬指标。然而,还有软指标,那是精神养护。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态,做事尽量符合道义,视听言动听命良知,问心无愧,人常常能心安,身体就会健康。


中国传统医学讲养生,其实是双管齐下,既要养护身体,又要养护心灵。利以养身,义以养心。大树能参天,阳光和水分必不可少,但其自身的质量不可或缺,这自身的质量挪移到我们人类身上来,就是义,就是道义,做任何事都依凭良知,就必能符合道义。

这是《传习录》的最后一节了,将这一节放到最后,也颇有深意,一个读书读到了状元份上的人,犹然还需要靠《孟子》上的话来勉励自己。那么现在我们将《传习录》这本书看完了,就真的领略了先生心学的真义了吗?这本书曾经带给你的启迪和教益也许现在还历历在目,但是明天的明天,你也许很快就将它忘了,继续过着最让自己感到舒服的旧生活。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先生言犹在耳,又能带给我们的几多影响呢?

心若悟时何需这么多解说,所言只为那初学者接引入门。假如这本书真的带给了你灵魂深处的触动,也许,从这一刻起,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精讲摘要:

阳明先生的这种艺术,随时点化人,你不知道下回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景、哪一句话就又受到触动。

所以跟老师学是在这种无意之意是真意的时候学,不是学说文解字,学的是对生命的领悟。心学就是性命之学,性命之学就是想把这种生活的细节思想化了,把思想生活化,它是个周流,使自然行动变成一种有意义的行动,这是心学是生活方式这个核心特点的显现。要把握着这个核心,就是我们说话,一个表情,跟周围的人随时的交流和应对,你都要做到把一个自然的东西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东西,还不做作,还要有这种凛然一觉的精警,时时提示自己的这么一种诚意。你有了这个诚意,去掉傲的毛病,不自欺地面对经典里的每一句话,自己默默地在那里学,往心里面流,这种审美的情愫,或者道德的善感,这样积累自然成长,这个过程就叫“集义”。


净心斋致力于心学传播,关注微信公众号“净心斋笔录”,分享最新学习内容。


附注:

①邹谦之。参看第三一四条,注二。

②德洪。参看中卷序,注一。

③舒国裳。参看第二〇四条,注五。

④《拱把之桐梓》一章。《孟子·告子篇》第六上,第十三章,孟子曰:“拱把之桐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⑤参见《答方叔贤》:“见其大者,则其功不得不近而切。然非实加切近之功,则所谓大者亦虚见而已耳。自孟子道性善,心性之原,世儒往往能言,然其学卒入于支离外索而不自觉者,正以其功之未切耳。”(《全书》卷四)


净心斋笔录

2023年11月7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习录(卷下) 【三三九】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
    净心斋阅读 4,075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先生遗像 (钱德...
    净心斋阅读 3,621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三四〇】知无方体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且人于掌何日不...
    净心斋阅读 3,401评论 0 0
  • 我们看到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一微尘等,都是依赖有聚有散的因缘和合而生,这些和合而生的天...
    Wendy如意芳霏阅读 1,072评论 0 1
  • 传习录下 【原典306】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
    海上明月共阅读 4,0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