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读书摘记之九

散文是当人生境遇与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猝然相遇时,从心田里涌出的一泓清泉。散文教学,理应让学生通过这些表达情路的语言,去与作者悟对凝望,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妙处。

王国维所说的“秘妙”,迁移到散文中就是那些句式优美、涵义深刻、善用修辞、炼字炼句的“关键处”语言。散文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对语言“秘妙”的寻获与品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有的语言形式优美,要能“因声求气”。散文中有的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声韵抑扬顿挫、高下缓急,要通过感受、揣摩、推敲语言的节奏、韵律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领会到作品的“神气”。

如有的语言运用反语等修辞手法,可以通过“还原”来悟得作者的用意。

“语言有滋味,作者有情调”,以深耕细读的姿态,分享作者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独有的人生感悟,这是散文教学乃至于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把标点符号当作教学的“支点”,可以撑起整篇整课的阅读教学,让“课因标点而有路”。

有时,标点符号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一个“趣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说波折的源头,往往是矛盾、错位、困难、障碍、“合理不合情”,正所谓,无风不起浪。

这些矛盾,常常是实用价值与感情价值之间的某种不和谐、错位。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到悲剧情节有“结”和“解”。“所谓‘结’,指故事的开头至情势转入顺境(或逆境)之前的最后一景之间的部分,所谓‘解’,指转变的开头至剧尾之间的部分。”这里的“结”和“解”,就是波折的“源”与“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